首页 教育 正文

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2010高考英语听力原文

教育 4天前 859

  1. 被声音抛弃的少女
  2. 最后一根稻草
  3. 考场上的声音迷宫
  4. 意外的答案
  5. 声音的形状

那年夏天的声音密码**

2010年的夏天,空气里浮动着樟树香与蝉鸣的尾音,十八岁的林晚来说,这个夏天注定与众不同——不是因为窗外的栀子开得比往年更盛,也不是因为班主任在最后一堂课上红了眼眶,而是因为抽屉里那张被手心汗浸得微微发皱的高考准考证,准考证的右下角,用铅笔轻轻写着一行小字:“听力30分,全看天意。”

这不是迷信,而是林晚的生存哲学,从高一起,她的英语听力就像一道无解的谜题,每当耳机里传来播音员那字正腔圆的英式发音,她的世界就会瞬间失焦,同学们说那是“考场的魔咒”,林晚却知道,那是她与声音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这场战争,将在2010年6月8日上午9点,迎来终极决战。

被声音抛弃的少女

林晚的记忆里,声音总是模糊的,幼儿园时,她听不清小朋友的嬉笑,只能从他们上扬的嘴角猜测玩笑的内容;小学合唱比赛,她站在最后一排,嘴巴张合得比谁都认真,却永远对不上节拍,直到初中的一次听力测试,她才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当全班都在为“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的标准答案欢呼时,她只听到了一串毫无意义的“哗啦啦”,像风吹过麦田,又像雨打在窗棂。

医生诊断她患有“听觉处理障碍”,一种罕见的大脑神经解码异常,用林晚能懂的话来说就是:耳朵没问题,但大脑里的“声音翻译官”总是无故罢工,从此,英语课成了她的刑场,老师用录音机播放对话时,她只能死死盯着课本上的文字,在脑海中默念:“They are talking about... about...”然后假装恍然大悟地抬头,与同学们同步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没人知道,她的听力成绩永远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像走钢丝的舞者,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高三模考,听力部分她甚至只得了18分,班主任找她谈话,指着成绩单上的红叉说:“林晚,你其他科都那么好,别让英语拖后腿。”她点点头,指尖却深深掐进了掌心,留下几弯月牙形的印记。

最后一根稻草

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时,林晚做了一套模拟听力题,播音员的声音像隔着毛玻璃,忽远忽近,每一个单词都像长了翅膀,从她耳边掠过,却留不下丝毫痕迹,她烦躁地摘下耳机,听见同桌小声议论:“听说今年高考听力会换新题型,更难了。”

那天晚上,林晚第一次失眠了,她翻出抽屉里积攒的十几盘英语听力磁带——从初中的《新概念英语》到高中的《疯狂英语》,每一盘都标签泛黄,写着她潦草的日期,她把老式磁带机的音量调到最大,闭上眼睛,试图在嘈杂的电流声中捕捉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可耳机里传来的,依旧是模糊的杂音,像海浪拍岸,又像风声过耳,徒劳无功。

“算了,反正就这样了。”她把磁带一股脑塞进纸箱,推到床底,窗外月光如水,静静照在准考证上那行小字上,像一句无声的嘲讽,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个世界之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看得见热闹,却听不清声响。

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2010高考英语听力原文

考场上的声音迷宫

6月8日,上午8点50分,考场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与紧张的气息,考生们都在低头默背作文模板,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林晚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准考证的边缘,当她戴上耳机,按下播放键时,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

“Now listen to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between two students...”播音员的声音清晰得有些不真实,像从云端降落,林晚深吸一口气,集中全部注意力,可当第一个问题念完时,她的大脑再次陷入空白。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选项在眼前晃动:A. Visit his parents. B. Attend a wedding. C. Go hiking.林晚的嘴唇无声地翕动,试图复述对话内容,却只听见“嗡嗡”的杂音,她瞥了一眼旁边的同学,对方正奋笔疾书,答题卡上已填满密密麻麻的答案,那自信的笔迹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听力部分终于结束,林晚摘下耳机,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像刚从一场混沌的梦里醒来,她没有检查答题卡,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那棵香樟树,看着阳光在叶隙间跳跃,撒下一地碎金般的斑驳,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就像被困在声音的迷宫里,无论如何寻找,都找不到出口。

2010年高考英语听力,2010高考英语听力原文

意外的答案

下午的英语考试,林晚破天荒地没有先写作文,她把听力部分的选项涂得整整齐齐,然后开始仔细阅读理解题,当她做到完形填空时,一篇周末计划的短文突然映入眼帘——文中提到的“wedding”和“hiking”等关键词,竟与听力部分的选项隐隐呼应。

鬼使神差地,她拿起橡皮,擦掉了听力部分的几个答案,换上了短文里的关键词,做完这一切,她心里七上八下,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窗外的蝉鸣忽然变得清晰,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声音也可以是解题的线索。

成绩出来那天,林晚正在帮家里收玉米,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在阳光下闪着光,班主任骑着自行车穿过田埂,远远地就喊:“林晚,你英语考了125分!”她愣在原地,直到班主任把成绩单递到她手里,她才看见听力那一栏——鲜红的28分。

“听力比模考提高了10分呢!”班主任笑着说,“看来你最后那段时间没白努力。”林晚点点头,眼泪却突然掉了下来,混着汗水滴进脚下的泥土里,她知道,那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赌赢了一场声音的赌博;更准确地说,是她终于学会用另一种方式“听”见了世界。

声音的形状

多年后,林晚成了一名声音设计师,她的工作就是用各种声音编织故事——雨滴落在屋檐的节奏,地铁驶过隧道的回响,甚至人们心跳的频率,她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亲手绘制的声波图,无数条交织的线条像流动的河,又像飘浮的云,记录着她与声音和解的轨迹。

2010年的夏天早已远去,但那个在考场上与声音搏斗的少女,永远记得那一刻的顿悟:有些声音看似模糊,却自有它的形状;有些障碍看似无法逾越,却可能在某个转角,为你打开一扇窗。

而那年夏天的听力题,她至今没再听过完整版,因为在她心里,早已有了比标准答案更珍贵的东西——一种与声音和解的勇气,以及一场永不言弃的青春战役,每当她设计出一段动人的声音作品,总会想起那个夏天,想起自己如何从被声音抛弃的少女,变成了声音的捕手,在无声的世界里,听见了属于自己的万籁。

安徽省成人高考报名,安徽省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25
« 上一篇 4天前
同济大学成人高考,同济大学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
下一篇 » 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