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4广东高考补录,2014年广东高考补录

教育 5天前 810

《那年夏天,我错过了补录的火车》

2014年的夏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焦灼的甜腻,南方特有的蝉鸣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每个等待高考成绩的家庭的神经,我坐在老房子的阳台上看云,云层厚重得像浸了水的棉絮,压得人喘不过气,母亲在厨房里切西瓜,刀刃碰到砧板的声响规律而刺耳,父亲坐在客厅里翻来覆去地看报纸,纸张摩擦的沙沙声盖过了电视里的新闻播报,整个家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只剩下这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交织、碰撞。

成绩出来的那天下午,我盯着电脑屏幕上"568"这个数字,手指冰凉,这个分数,比一本线高了12分,却在所有填报的志愿面前显得尴尬而单薄,像一件尺寸不合身的旧衣服,弃之可惜,穿之难受,父亲抽着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表情,只听见他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裹挟着失望与不甘,母亲红着眼眶给我盛了碗绿豆汤,汤水在碗里轻轻晃荡,像她此刻欲言又止的心情,也像我们全家悬而未决的未来。

那几天家里的电话线仿佛被烫红了,亲戚们的建议像潮水般涌来:"去读个二本吧,出来也能找好工作""要不考虑复读?明年肯定能考得更好,年轻就是资本""看看省内的高校,说不定还有机会",我握着话筒,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各种声音,感觉自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漩涡,找不到出口,只能任由那些好意的声音将自己推向未知的方向。

补录的消息是在七月底传来的,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那些尚未招满的高校名单,有些名字我甚至从未听说过,像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平凡而陌生,父亲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叨着:"这个学校在北方,冬天会下大雪……这个专业是新兴学科,就业前景或许不错……"母亲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睛里闪着一丝微弱的希望,那希望渺小得像风中的烛火,却足以照亮我们全家阴霾的天空。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前摊开着厚厚的高考指南,纸张的油墨味混着夏日的热气,让人头晕目眩,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像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横亘在我的过去与未来之间,我想起高中三年挑灯夜读的夜晚,想起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与笔记,想起模拟考失利后在操场上的奔跑,那些以为会天长地久的坚持,此刻都变成了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我的脚步,也拷问着我的选择。

填报志愿的前一晚,我失眠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头,像一层薄霜,冰冷而孤寂,我听见父母在客厅里低声交谈,声音压得很低,却还是一字不落地飘进我的耳朵。"要不就让孩子去试试吧,总比复读一年强,太苦了。"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只能这样了,希望这次能走运。"父亲的回答里满是疲惫,那是一种被生活反复捶打后的无奈妥协。

补录志愿系统开放的凌晨,我坐在电脑前,手指悬在鼠标上方迟迟不敢落下,屏幕的光映着我苍白的脸,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只有我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像一面被狂风擂响的战鼓,父母站在我身后,他们的呼吸声清晰可闻,像是在等待一场未知的宣判,也像是在为我的每一次犹豫与决绝默默祈祷。

我最终填了三个志愿:一所位于东北的工科院校,一所西部省份的师范学校,还有一所南方的农林大学,这三个地方,一个代表着严寒与未知,一个象征着偏远与坚守,一个承载着熟悉与安稳,点击确认按钮的那一刻,我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瘫坐在椅子上,眼前阵阵发黑,仿佛已经看到了所有可能的结果,无论好坏,都将是这段青春岁月的句点。

等待的日子格外漫长,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张力,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有没有未接来电;中午守在电视前看新闻,仿佛多看一眼就能从中窥见命运的走向;深夜则被窗外的蝉鸣惊醒,那蝉鸣不再是夏日的背景音,而是倒计时的秒针,敲打着我们全家紧绷的神经,家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母亲开始频繁地往寺庙跑,双手合十时,嘴唇翕动,诉说着我们全家最朴素的愿望;父亲则每天早出晚归,说是去单位加班,我知道他是不想面对这令人窒息的等待,宁愿将时间消磨在无意义的忙碌中。

补录结果公布的那天,我正在帮邻居家的孩子补习功课,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未知号码",我的心猛地一沉,颤抖着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招生办工作人员的声音,冷静而公式化:"恭喜你,被XX大学录取了。"那个曾经只在电视上听过的名字,此刻通过电波传到我的耳朵里,竟有些不真实,我握着手机,愣在原地,直到邻居大妈喊我我才回过神来,挂了电话,我靠在墙上,泪水突然夺眶而出,不知道自己是喜极而泣,还是为这漫长的等待终于画上了句号而释然,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直到母亲急匆匆地跑回家,一把抱住我,泣不成声,她的泪水浸湿了我的肩膀,也洗去了我们全家多日的阴霾。

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像是在为我们送行,也像是在为我的青春洗礼,我拆开那个印着大学校徽的黄色信封,纸张的触感光滑而冰冷,通知书上的字迹清晰而工整,我却看了很久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期盼,父亲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抽着烟,烟雾中,我看见他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欣慰,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也是对我未来的无限期许。

收拾行李的那几天,母亲不停地往箱子里塞吃的用的,嘴里念叨着:"北方冷,多带点厚衣服""记得每天给家里打电话""照顾好自己,别总吃泡面""天冷了要记得加衣服,别让我们担心......"那些琐碎的叮嘱,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我包裹其中,温暖而安心,我一边应着,一边把那些承载着三年汗水的课本和试卷整理好,准备留给楼里的小弟,希望它们能继续传递知识与力量,就像我的青春,在告别时也能留下一些温暖的印记。

出发那天,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站台上人潮汹涌,广播里播报着各个车次的检票信息,声音嘈杂而模糊,父亲帮我提着沉重的行李箱,手背上青筋凸起,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也是他为我扛起的爱的重量,我们沉默地走着,直到检票口,他才停下脚步,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到了那边好好照顾自己,别让你妈担心。"我点点头,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能用力地回握了一下他粗糙的手,将所有的感激与不舍都藏在那短暂的触碰中。

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父亲站在站台上,身影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人群里,像一尊沉默的雕像,我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那些熟悉的街景、树木、房屋,都渐渐模糊成一片,我突然想起那个失眠的夜晚,想起父母低声交谈的背影,想起点击确认志愿时的犹豫与决绝,想起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狂喜与泪水,想起父亲送别时眼中的不舍与期盼,所有的记忆,都像电影胶片一样,在眼前快速闪回。

2014年的夏天,我错过了许多东西,也收获了许多东西,那场补录取,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湿了我的青春,冲刷掉了我年少轻狂的浮躁,却也让我在泥泞中学会了成长,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明白了选择的意义与责任,火车轰隆隆地向前行驶,载着我驶向未知的远方,也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期盼,我知道,前方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陌生的城市,独立的生活,繁重的学业,但只要想起那个焦灼的夏天,想起父母眼中的期待,想起自己走过的那段艰难却温暖的时光,我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去迎接属于我的,崭新的人生篇章。

2017辽宁文综高考,2017年辽宁高考文综真题
« 上一篇 5天前
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下一篇 » 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