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高考,德兴高考成绩名单公布
《德兴高考》
六月的德兴,风是热的,带着铜矿石特有的微腥,与梧桐新叶的清香、栀子花的甜腻,一同涌进德兴县一中的教室,高三(7)班的玻璃窗上,凝着一层薄薄的水雾,将窗外的世界晕染成朦胧的水墨画,讲台上,班主任老班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如探照灯般扫过最后一排靠窗的座位——林远正低着头,指尖转着一支中性笔,草稿纸上画着的不是函数曲线,而是连绵起伏的山脉,那是他记忆里德兴铜矿的轮廓,也是他梦里拼命想要挣脱的形状。
"最后二十天,"老班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别让十年后的自己,看不起此刻的苟且。"教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窸窣声,像春蚕食叶,唯独林远的笔尖停住了,他的目光越过窗棂,定格在远处矗立的选矿塔上,那些钢铁巨构在正午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像一根根钉死在大地上的棺材钉,钉住了他十八年的人生轨迹,也钉住了无数个和他一样的德兴少年。
林远的父亲是铜矿的退休老矿工,右手食指永远以一种怪异的姿势蜷曲着,那是被矿石磨平了指纹、扭曲了骨节的印记。"远子,"高考前夜,父亲蹲在院子的石阶上,就着昏黄的灯光擦拭他那块老旧的怀表,黄铜表壳上刻着模糊的"安全生产"字样,"考出去,别像爸一样,一辈子跟石头赌命。"母亲在灶台边守着砂锅,鸡汤的蒸汽氤氲了她鬓角早生的华发,林远忽然记起,母亲的腰痛是老毛病了,年轻时在矿食堂扛着百斤重的大锅上下台阶,落下了一辈子的病根。
教室后排,陈薇正用一支红色中性笔在错题本上画星星,每订正一道错题,她就在旁边画一颗,她的梦想是去南昌读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德兴,像母亲一样当一名小学老师。"你看这题,"她用笔尖戳了戳旁边的张浩,"上次模拟考你又栽在这道解析几何上。"张浩嘿嘿一笑,两颗小虎牙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没事儿,反正我爸妈说了,考不上就跟着他们去矿区开小卖部,守着矿工兄弟们,也能过日子。"陈薇的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她的父亲是铜矿保卫科的科长,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肩头磨出毛边的旧制服;而她的母亲,是矿区超市的收银员,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扫码、装袋的动作,指缝间永远浸着扫码枪塑料外壳的淡淡印痕。
高考那两天,德兴下起了缠绵的梅雨,考点门口挤满了打着伞的家长,陈薇的母亲撑着一把碎花伞,伞沿还粘着超市的价签;张浩的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手摩托车,后座上用尼龙绳绑了两箱矿泉水,大声喊着:"浩子,考完喝,解渴!"林远的父母没有来,奶奶前两天在老家摔了一跤,他们赶去县城医院照顾,但父亲凌晨五点就起了床,给他煮了两个茶叶蛋,蛋壳上还沾着深褐色的茶叶末,塞进他书包时,粗糙的手掌在他肩上拍了拍,只说了句"好好考"。
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林远走出考场,深吸了一口潮湿的空气,雨雾中的选矿塔若隐若现,铁灰色的轮廓在氤氲的水汽里变得柔和,竟让他想起父亲弯曲的脊背,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露天采矿场参观,巨大的电铲如同史前巨兽,张开钢铁巨口吞噬着山体,矿石顺着长长的传送带哗啦啦地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远子,"父亲当时指着远处堆积如山的矿石,声音被机器的轰鸣声撕扯得断断续续,"你看那些石头,看着灰头土脸,可扔进熔炉里,就能炼出金子来。"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考场,陈薇抱着母亲哭得抽噎,说数学最后大题的最后一问算错了;张浩则高举着准考证,在雨里欢呼着"解放啦",像一只挣脱了笼子的小鸟;林远站在那棵熟悉的梧桐树下,手插在口袋里,指尖触到父亲昨天给他的那块旧怀表,表盘上"德兴铜矿建矿五十周年"的字样已经有些斑驳,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表盖,里面夹着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小纸条,是父亲的字,力透纸背,带着矿工特有的倔强:"儿子,不管走多远,别忘了,你也是德兴的石头,到了大熔炉里,也得给我发光发热。"
成绩公布那天,德兴一中的红榜像一片喜庆的云霞,贴在教学楼前最显眼的地方,林远的名字在理科第三列,后面跟着"南昌大学";陈薇的名字高居文科榜首,后面是"江西师范大学";张浩的名字在中间偏下,后面是"宜春学院",他挠着头,嘿嘿一笑:"能上本科,烧高香了,烧高香了。"
九月的风,终于吹来了桂花的甜香,吹散了六月的燥热,林远拖着行李箱去火车站,父亲送他,还是那件洗得发白、袖口磨出毛边的工装,右手习惯性地插在口袋里,藏起了那根蜷曲的手指。"到了记得给家里打电话,"父亲说,目光却越过林远的肩膀,望向远处渐渐模糊的选矿塔,"那里......以后就靠你们这些'金子'了。"
火车开动时,林远从车窗里望出去,看见陈薇和张浩也站在月台上,朝他挥手,陈薇要去师范大学报到,张浩要去宜春学院学物流管理,他们身后,是德兴连绵的群山,是沉默的选矿塔,是无数像父亲母亲一样,用脊梁扛起矿石、扛起生活、扛起希望的人,德兴的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它是无数个凌晨五点的闹钟,是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与笔记,是父母藏在口袋里、带着体温的零钱,是这座小城用矿石的坚硬和汗水的咸涩,为孩子们铺出的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而那些走出德兴的孩子,无论走多远,都永远带着这座小城的印记——像矿石一样沉默坚韧,也像矿石一样,终将在更大的熔炉里,炼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