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四川卷语文,2017高考四川卷语文答案解析
老屋的窗
那年夏天,蝉鸣如沸,老屋的木窗在风中吱呀作响,像一把生锈的锯子,缓慢地切割着绵长的时光,我倚窗而立,目光穿过斑驳的窗棂,院子里那棵老槐树的枝叶在阳光下摇曳,将碎金般的光影洒在青石板上,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童年的自己正与伙伴们在树影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老屋的窗,恰似一枚时光的取景框,框住了无数个日升月落,也框住了我对故乡最深沉的眷恋。
老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青砖黛瓦,木梁木柱,是典型的川西民居,窗棂是老木匠用上好的榆木精心雕凿而成,"万字不到头"的传统纹路蜿蜒盘旋,寓意着福泽绵延,儿时,我最爱趴在冰凉的窗台上,看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随四时流转,春天,桃花开得正艳,粉嫩的花瓣引得蜂蝶流连;盛夏时节,蝉鸣阵阵与知了的嘶唱交织成乡村的交响;秋风起时,落叶铺满青石小径,踩上去沙沙作响;冬日雪霁,白雪覆顶的老屋宛如童话世界,老屋的窗,让我将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也让我在懵懂的年纪里,便悄然懂得了岁月静好的真谛。
记得七岁那年,我跟着爷爷在窗下编竹篮,爷爷的手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柔韧的竹篾在他布满老茧的指尖翻飞,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便化作一个精致的竹篮,我笨拙地模仿着爷爷的动作,却总不得要领,不是竹篾断裂,就是编出的篮子歪歪扭扭,爷爷从不生气,只是笑着摸摸我的头:"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爷爷沟壑纵横的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晕,那笑容里满是慈爱与耐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老屋的窗不仅让我窥见外面的世界,更让我读懂了生活的真谛——那些看似平凡的坚持里,藏着最动人的智慧。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老屋到县城上学,临行前,母亲站在窗前一遍遍地整理我的衣领,絮絮叨叨的叮嘱里满是不舍,她望向我的眼神,像被水浸湿的棉絮,柔软又沉重,我强忍着泪水,倔强地望向窗外那棵老槐树,新抽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摇晃,老屋的窗,成了我与故乡之间最温柔的纽带,每次放假归来,我总会扔下书包跑到窗前,看看院子里是否又添了新绿,看看母亲是否仍在窗边忙碌,窗外的风景日复一日,而时光就在这凝视与凝视中,悄悄爬上了我的眉梢。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离开老屋那天,天空飘着细密的雨丝,老屋的窗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父亲一直送我到村口,一路上沉默得像块石头,只是频频回头望向老屋的方向,我知道,父亲不善言辞,但他望向老屋的目光里,藏着我全部的来处,老屋的窗,就这样默默承载了我成长的每一步足迹,它是我稚嫩岁月的见证者,也是我漂泊心灵的永恒锚点。
老屋依旧静静地矗立在村口,只是窗棂上的朱漆早已斑驳脱落,露出木质的纹理,梁柱上也爬满了细密的裂纹,每次返乡,我总会站在窗前,静静凝视着这片熟悉的土地,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只是树下追逐的孩童早已换过几茬,时光如水,冲刷着记忆的河床,而老屋的窗却始终在那里,用它布满岁月痕迹的窗棂,温柔地注视着物换星移,也守护着我心中那片最柔软的角落。
老屋的窗,是一幅流动的四季长卷,是一首无言的田园诗,它让我看见故乡的四季流转,让我懂得生活的朴素真谛,更让我在异乡的月光下,品味出乡愁的滋味,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飞多高,老屋的窗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坐标——那里有外婆摇着蒲扇的夏夜,有父亲沉默如山的背影,有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剪影,还有我再也回不去的,被阳光晒得发烫的童年。
窗外的风依旧吹着,老屋的窗依旧在风中吱呀作响,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我知道,这声音会一直萦绕在我耳畔,直到地老天荒,因为老屋的窗,早已不仅仅是一扇窗,它是刻在我生命年轮里的印记,是我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牵挂,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望见的那一缕故乡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