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如何自己参加高考,如何自己参加高考报名

教育 2周前 (11-05) 1058

本文目录导读

  • 破釜沉舟:在生活的裂缝里种一棵树
  • 时间管理:把24小时过成48小时
  • 心态博弈:与孤独和解,与焦虑共舞
  • 考场内外:一场没有彩排的成人礼
  • 不止于考场:人生是场持续的长跑

一个社会考生的高温突围战

当盛夏的蝉鸣,一声声撞在高考倒计时的日历上,李明站在出租屋的窗前,望着楼下那片涌动的蓝色校服海洋,手里攥着一份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的报名表,32岁的他,是电子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今年考场里最年长的考生之一,这场没有老师督促、没有同桌陪伴的“高考”,对他而言,早已不是青春的重演,而是一场与命运掰手腕的孤勇之战。

破釜沉舟:在生活的裂缝里种一棵树

李明的高考梦,深埋在16年前的尘土里,那年,父亲的重病如同一座大山,压垮了整个家庭,也中断了他的求学之路,从此,他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写——从建筑工地的尘土飞扬,到餐馆后厨的油腻水汽,他像一颗被精准嵌入的螺丝钉,牢牢固定在了电子厂的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动作。

去年冬天,工厂引进的自动化设备,像一把冰冷的剪刀,剪断了他赖以为生的链条,当他接过那张薄薄的辞退通知书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攫住了他:没有知识,连被替代的资格都没有,那一刻,他心中沉睡的种子,被现实的寒风猛然唤醒。

“我想考大学,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是想让儿子将来能选条好走的路。”他鼓起勇气向妻子坦白,妻子沉默了半晌,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把存折里准备给老家修房的钱推到他面前,那叠带着体温的钞票,重若千钧:“我们苦点没事,别让孩子再走你的老路。”

报名那天,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看着他的身份证,愣了愣,眼神里满是惊讶与同情:“社会考生啊?这条路,比想象中难得多。”李明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接过那本厚重的《考试大纲》,仿佛捧着一本改变命运的武功秘籍,他知道,这场战役的敌人,远不止是试卷上的题目,更是深夜的困倦、生活的琐碎,以及那个早已被生活磨平棱角、几乎要放弃自己的灵魂。

时间管理:把24小时过成48小时

李明的“教室”,是厂区宿舍楼道尽头那张吱呀作响的旧书桌,每天清晨五点,城市还在沉睡,台灯的光晕是他世界里唯一的太阳,英语单词本被翻得起了毛边,密密麻麻的笔记爬满了每一页空白,为了挤出完整的学习时间,他主动申请上最辛苦的夜班——这样,白日的时光便可以完全属于书本。

流水线的工作是三班倒,喧嚣与机械的轰鸣是他的背景音,在机器运转的间隙,他会掏出单词卡,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默背;趁着设备检修的短暂停歇,他会蹲在角落里,用沾满油污的手指在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数学题。

“有次凌晨三点下班,我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回家,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突然觉得特别委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李明回忆道,但当他回到家,看到儿子作文里那句“我的爸爸是超人,无所不能”时,所有的疲惫和委屈都烟消云散,他抹了把脸,重新跨上自行车,向着家的方向,奋力蹬去。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份“魔鬼计划”:上午与数学的公式定理鏖战,下午在文综的经纬线中穿梭,晚上则沉浸在英语的语法海洋里,睡前再用手机APP刷一套理综选择题,周末,图书馆成了他的第二个家,那里的管理员都认识这位“常客”:那个总坐在最后排、保温杯里永远泡着浓茶、一坐就是一天的大哥。

心态博弈:与孤独和解,与焦虑共舞

社会考生而言,最艰难的挑战,并非是知识上的断层,而是心态上的崩盘,第一次模拟考,他的数学成绩刺眼地停留在58分,看着试卷上那片鲜红的“海洋”,他躲进无人的楼梯间,像个孩子一样,捂着脸哭了半晌。“16年前我都没觉得这么难熬过。”他给高中班主任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老师只平静地说了一句话:“别想着一步登天,每天进步一分,就是赢。”

这句话点醒了他,他开始学着“拆解焦虑”,将那个遥不可及的“考上大学”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小任务:“今天背完30个单词”、“搞懂一道解析几何题”、“弄清一个历史事件的因果”,他在宿舍的墙上贴了一张便签,上面写着:“你不是孤军奋战”,旁边是儿子用稚嫩的笔触画的一幅画——一个超人爸爸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在洒满阳光的小路上。

工厂的工友们知道他的事后,反应各异,有人当面嘲笑他“老黄瓜涂绿漆——冒充嫩”,转身却会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或一包点心:“老李,你安心学,孩子我们帮你看着点。”这些来自平凡人之间的微小善意,像一道道微光,照亮了他疲惫不堪的路,成了他深夜苦读时最温暖的充电桩。

考场内外:一场没有彩排的成人礼

高考前一天,李明特意去超市买了一支崭新的钢笔,笔杆在阳光下闪着沉稳的光,他把儿子画的那张“加油”小纸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文具袋的最里层,当他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周围都是一张张稚嫩而自信的面孔,他反而笑了,心中一片澄澈,16年前,他坐在这里,是个对未来懵懂无知的少年;16年后,他再次坐在这里,是为了家庭、为了责任而冲锋陷阵的父亲。

数学考试时,一道解析几何的大题如同一道铜墙铁壁,拦住了他的去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他的手心开始冒汗,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起老师“先易后难”的叮嘱,果然在回头检查时,从另一个角度找到了突破口,在交卷铃响前的最后一分钟,他写下了最后一个句号,长舒一口气,这场持续半年的鏖战,终于画上了句号。

成绩公布那天,李明守在电脑前,手指在鼠标上微微颤抖,当“528分”那几个数字跳入眼帘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超过二本线47分!他颤抖着给妻子打电话,声音哽咽:“老婆,咱们……咱们能给孩子换个好学校了。”电话那头,妻子早已泣不成声,千言万语,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

不止于考场:人生是场持续的长跑

李明收到了一所二本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他抚摸着通知书上烫金的校徽,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计划着学成之后回到家乡,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乡亲们搞农产品加工,让科技赋能土地。“高考对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我给人生推开的一扇新窗户。”他说得坚定而有力。

如何自己参加高考,如何自己参加高考报名

在这个崇尚“速成”与“捷径”的时代,李明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普通人在命运重压下的坚韧与执着,高考,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舞台,每一个为生活拼尽全力、不肯向命运低头的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孤勇者,考场上的笔尖写下的是通往未来的答案,而考场外的岁月里,用汗水、泪水和坚持写下的,是一份永不言弃的、最滚烫的人生答卷。

(全文共计约1860字)

如何自己参加高考,如何自己参加高考报名

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安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手册
« 上一篇 2周前 (11-05)
高考作文辽宁2017,高考作文辽宁2025
下一篇 » 2周前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