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8高考作文题目,2018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什么

教育 2周前 (11-05) 1134

时光的刻度与生命的重量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中,有一则引人深思的材料:"时光的流逝不因我们挽留而停歇,但有些记忆却在岁月中愈发清晰。"这句话如同一面澄澈的镜子,照见了人类与时间这场永恒的博弈——我们既无法挽留时间的洪流,却又在流逝中奋力打捞那些闪光的记忆碎片,这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千年风沙无情侵蚀了鲜艳的色彩,却让佛陀的微笑在斑驳中愈发慈悲动人,时光的刻度与生命的重量,恰是在这种看似矛盾的张力中,编织出人类文明最动人的篇章。

时间的刻度是无情的,它以日升月落为笔,以四季更迭为墨,在每个人的生命画布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青铜神树,虽然早已失去当年的耀眼光泽,却依然以三米多高的身躯沉默地丈量着三千多年的时光;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下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穿越两千年历史长河,至今仍在叩击着我们的灵魂,这些物质与精神的存在,都成为了时间刻度的具象化呈现,正如敦煌藏经洞里发现的唐代历书,泛黄的纸页上依然清晰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那些看似普通的数字,在千年后却成了连接古今的密码,时间的刻度从不因个体的悲欢而改变,它公正地记录着一切,也筛选着一切,最终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沉淀为文明的基石。

生命的重量却能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凸显,在浙江良渚遗址,五千年前先民们用玉琮、玉璧祭祀的痕迹,诉说着一个文明对天地秩序的虔诚敬畏;在云南丽江古城,纳西族东巴经师用象形文字书写的经卷,记录着一个民族与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这些文化遗存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正是因为它们承载着超越个体生命的集体记忆和精神追求,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大漠五十七载,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老人,她用一生的时光守护着莫高窟的壁画,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执着时,她说:"每一幅壁画都是一扇窗,推开它就能看到古人的生活与信仰。"这种将个体生命融入文化传承的坚守,让平凡的时光有了不平凡的重量,也让个人的生命与永恒的文明血脉相连。

2018高考作文题目,2018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什么

时光的刻度与生命的重量,在个体生命中往往呈现出奇妙的化学反应,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看似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实则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当他被贬黄州时,没有在消沉中虚度光阴,而是泛舟赤壁,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这种将个人际遇融入历史长河的胸襟,让他的生命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厚重,当代"敦煌女儿"樊锦诗同样如此,她将个人青春融入敦煌保护事业,更以数字化技术让千年壁画永葆青春,这种创造性的转化,不仅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也让她的生命有了超越时空的意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站在时光的长河边,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但正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虽然终将湮没在风沙中,却永远保持着飞翔的姿态,生命的重量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在时光的刻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无论是敦煌石窟里的无名画工,用一生心血勾勒一尊佛像;还是今天为文化传承奔走的普通人,用点滴努力守护一方记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当个体生命与更宏大的叙事相遇,时光的刻度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成了丈量生命价值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时光的雕刻家,用行动和创造,在岁月的长河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印记,也刻下文明前行的足迹,或许,这正是人类文明能够生生不息的奥秘——在时光的无情流逝中,总有一些生命,以其独特的重量,让时间有了温度,让历史有了灵魂。

2018高考作文题目,2018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什么

2012四川高考作文,2012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 上一篇 2周前 (11-05)
近几年英语高考作文,近几年英语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下一篇 » 2周前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