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运城市高考,运城市高考报名时间

教育 3周前 (11-04) 1081

河东沃土上的青春答卷——运城高考纪事

运城,这座被黄河母亲深情滋养的千年古城,自古便是文脉鼎盛之地,从春秋猗顿煮盐兴商的智慧,到唐代王之涣“欲穷千里目”的豪情,再到明清书院里传出的琅琅书声,这片土地始终孕育着对知识的尊崇与对梦想的执着,当盛夏的暑气漫过河东大地,数万学子怀揣十余载寒窗的积淀,走进2024年高考考场——这不仅是一场青春的淬炼,更是一方水土对未来的深情叩问。

古城晨曦中的奔赴

6月7日的清晨,薄雾轻笼运城,盐湖区运城中学门口,身着红色校服的学子们三五成群,胸前的校徽在晨曦中折射出微光,带队老师反复核对着准考证与文具,母亲们将剥好的鸡蛋轻轻塞进孩子掌心,父亲们则沉默地拍拍后辈的肩膀——千言万语,尽在掌心的温度中。

“去年有考生忘带身份证,我们五分钟内就取来了证件。”考场外维持秩序的交警老张眼中满是自豪,“每年这个时候,整座城市都在为孩子们让路。”公交专线免费开放,出租车司机自发组成“爱心送考队”,连街角早餐铺的招牌都写着:“高考生,免费豆浆管够。”这座古城的温情,在高考日里流淌成最动人的底色。

笔尖与岁月的交响

考场的寂静里,藏着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故事,在运城康杰中学的考场里,考生小李的指尖微微泛白,他的父亲是盐湖畔的果农,去年霜冻毁了大半收成,却咬牙说:“砸锅卖铁也得供你读书。”当看到作文题“答案在泥土里”,他眼前浮现父亲布满老茧的手在果园里翻土的场景——原来最深刻的答案,早已刻在生活的肌理中。

另一间考场里,艺术生小张正凝神演算数学题,为了兼顾专业课与文化课,她曾在画室与教室间奔波,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画着画着就睡着了,脸上还沾着铅笔灰。”她笑着揉了揉惺忪的眼,深吸一口气,她在草稿纸上写下解题步骤——那些线条与色彩交织的日夜,终将在这张白纸上绽放成独特的风景。

黄河岸边的守望

中午时分,考点外的家长们撑起遮阳伞,保温桶里装着凉面与饺子。“我凌晨四点起来给娃包饺子,就图个‘包上’的彩头。”一位母亲擦着额角的汗说,黄河公园里,几位老人自发组成“助考团”,用蒲扇扇着风,嘴里念叨着“金榜题名”的吉祥话。

最动人的景致在运城博物馆外:一群小学生手持向日葵,列队向考场方向鞠躬。“我们想给哥哥姐姐们加油!”稚嫩的声音穿透嘈杂,向日葵的花盘追随着阳光,正如这些少年人,始终朝着梦想的方向生长。

青春的下一章

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脸上或释然,或忐忑,在运城学院门口,几位学生举着“欢迎学弟学妹”的牌子,他们去年也是从这里走出考场,如今却成了站在未来路口的引路人。“高考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2019届考生王磊说,他如今已是师范生,计划毕业后回到运城的乡村中学任教。

夕阳西下,黄河泛着粼粼金光,仿佛为这场青春的仪式加冕,运城的高考,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与排名,而是无数个鲜活生命与这片土地的共鸣,那些在盐湖畔晨读的身影,在关帝庙下背书的身影,在永乐宫壁画前临摹的身影,共同织就了河东大地上最动人的青春图景。

当铃声响起,笔尖落下,青春的答卷已经写就,而运城,这座承载着文明与梦想的古城,正以它的厚重与温情,等待着每一个孩子开启人生的崭新篇章,毕竟,在这片土地上,每一粒种子都有破土而出的力量,每一份努力都将收获属于自己的金黄。

2014吉林高考成绩,2014吉林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官网
« 上一篇 3周前 (11-04)
高考送考车,高考送考车辆标语
下一篇 » 3周前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