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浙江高考卷,2017浙江高考卷作文
《时光的刻度》
老槐树下的石磨盘沉默地矗立了三百年,磨齿间嵌着的不仅是谷壳的碎屑,更是岁月的尘埃与时光的回响,2017年那个蝉鸣织网的盛夏,我蹲在磨盘边,指尖轻抚那些深浅不一的凹槽,忽然懂得有些记忆注定要像石磨一般,在时光的碾压下,刻下永不磨灭的年轮。
那年我十七岁,正对着浙江高考卷的作文题出神,画面上两个孩子站在不同的台阶上,一个仰望云霄,一个俯视尘埃,配文写道:"有人的地方就有高低,有高低就有比较。"铅笔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竟与记忆中石磨转动的韵律惊人地相似,思绪瞬间溯回三年前那个雾气氤氲的清晨,我第一次跟着祖父推磨的懵懂时光。
天刚泛鱼肚白,露珠在草叶上颤巍巍地滚动,祖父粗糙的手掌包裹住我的小手,教我如何把握磨把的平衡,如何用腰腹的力量驱动这沉重的石盘。"磨米要稳,心更要稳。"他的声音混着磨盘转动的低鸣,在晨雾中格外清晰,那时的我总急不可耐地想看见雪白的米粉从磨缝中涌出,却常常因用力过猛导致磨盘卡顿,祖父便蹲下身,指着磨盘边缘那些被岁月磨出的凹槽:"你看这些纹路,都是一勺一勺磨出来的,急不得。"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考,我的成绩像断线的风筝般跌出年级前十,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墙上"天道酬勤"的书法作品:"你就像这石磨,转速太快反而会磨损磨齿。"我望着窗外那棵沉默的老槐树,想起祖父的话——石磨的转速从来不是越快越好,关键在于每一圈的研磨是否扎实。
填报志愿那天,我和父亲坐在老槐树下,他从布袋里掏出几颗晒得金黄的黄豆,轻轻放在磨盘上。"知道为什么石磨要分上下两扇吗?"他边说边转动磨盘,黄豆在磨盘间发出细碎的簌簌声,渐渐化作乳白的豆浆。"上扇主动,下扇从动,才能把豆子磨出浆来。"父亲望着远处的山峦,目光悠远:"人生就像磨豆浆,有时候要主动进击,有时候要懂得配合。"
录取通知书寄到那天,我特意带着它回到老槐树下,石磨旁不知何时冒出几株野草,在风中轻轻摇曳,我忽然意识到,漫画里两个孩子望向不同方向,或许并非高低之分,而是视角之别,就像石磨的上下两扇,看似分离,实则共同完成着生命的研磨。
如今我站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的细胞正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缓慢分裂,导师指着培养皿:"你看它们,每个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律,从不互相追赶。"那一刻,老槐树下的石磨、祖父掌心的老茧、父亲转动磨盘时专注的神情,一齐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平凡的日常,早已在时光中刻下了最深刻的刻度。
2017年的高考作文,我写下了《磨道人生》,结尾处这样写道:"石磨的纹路里藏着岁月的密码,每一道凹槽都是时光的刻度,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磨方式——不必追赶他人的转速,只需在时光的磨盘下,留下独属自己的生命纹路。"
老槐树的花又开了,洁白的花瓣簌簌落在石磨上,像极了那年夏天飘散的蝉鸣,我蹲下身,指尖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凹槽,忽然彻悟:所谓成长,不是站在更高的台阶上俯瞰众生,而是在时光的研磨中,逐渐看清自己内心的纹路,就像石磨,看似静止不动,却在每一次转动中,将岁月的馈赠细细研磨成生命的醇厚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