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河北2017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作文河北

教育 4周前 (10-27) 1129

《掌灯者》

暮色四合时,老屋的窗棂总会透出豆大的灯光,那是祖父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读《论语》的光,灯影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浮动,像极了故乡那条蜿蜒的滹沱河,在时光里静静流淌,那年高考前夜,我蹲在祖父脚边拨弄灯芯,他忽然指着《为政》篇里"温故而知新"四个字,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泛黄的书页:"孩子,读书就像这灯,得常拨才亮。"

后来我才明白,祖父的灯不仅照亮了书页,更照见了河北大地上绵延千年的文脉,从易水河畔"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歌,到正定古城梁思成先生笔下的唐代风韵;从祖冲之在邢台演算圆周率的草稿纸,到西柏坡窑洞里照亮中国命运的油灯——这片土地从不缺少掌灯者,他们用知识的光芒,在历史的长夜里为后人点亮前行的路,那些灯火,如同散落在燕赵大地的星辰,串联起中华文明的璀璨银河。

去年深秋,我在邯郸丛台公园偶遇一位退休教师,老人正带着一群孩子吟咏"胡服骑射"的典故,秋风掠过他花白的鬓角,却吹不散眼中的热忱,他说自己守着这座战国遗址三十余年,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燕赵大地的慷慨悲歌,从来不只是史书上的文字,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基因,夕阳下,孩子们的诵读声与古老的砖墙相呼应,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河北的高考作文题为何总爱追问"传承"与"创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每一寸土壤都埋藏着文明的火种,等待年轻的手掌重新捧起,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高考前夕,我重游赵州桥,桥下的洨河水映着千年月光,桥身上的石雕蟠龙依然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腾空而去,当地老人告诉我,建桥的李春不过是位普通的工匠,却用"敞肩拱"的智慧,让一座石桥横跨千年,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机器人创新大赛,我们团队设计的救灾机器人,正是从赵州桥的力学结构中获得灵感,当评委问我们为何选择这个方案时,队长说:"因为最好的创新,永远站在古人的肩膀上。"那一刻,桥上的风与考场里的笔尖一同震颤,我忽然读懂了"继往开来"四个字的千钧重量——创新不是凭空而起的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传统深刻理解之上的升华。

河北2017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作文河北

查分那天,母亲翻出我儿时的作文本,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我的梦想是成为像祖父那样的读书人。"而今,我即将负笈燕园,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录取通知书,还有祖父的藤灯、邯郸老人的吟诵、赵州桥的月光,以及那些镌刻在燕赵大地上的文明印记,我知道,真正的掌灯者从不畏惧黑暗,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心中有光,脚下便有路;只要手中有炬,便能照亮更多人前行的方向,这束光,是传承的火种,也是创新的灯塔。

走出考场时,夕阳正染红滹沱河的波浪,河畔的芦苇丛中,几只水鸟掠过水面,翅膀上仿佛驮着千年的文光,我想起《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忽然明白:所谓高考,不过是一场青春的成人礼,我们终将从接过前人的灯火,成长为新的掌灯者,让燕赵大地的文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仅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更要化作照亮未来的火炬,传递给更多后来者,这,或许就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告白。

河北2017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作文河北

江苏高考本一录取,江苏高考本一录取率
« 上一篇 4周前 (10-27)
江西高考用什么卷子,江西高考用什么卷子2024
下一篇 » 4周前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