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内蒙作文,2017内蒙古高考作文

教育 1个月前 (10-20) 944

2017高考内蒙作文,2017内蒙古高考作文

《草原深处的笔锋》

六月,内蒙古的草原被阳光镀上了一层流动的金边,草浪翻滚,仿佛大地在沉睡中呼吸,毡房不远处,一个名叫巴特尔的蒙古族少年正蹲在地上,身旁的石板上,削尖的木炭留下几行歪斜的汉字,他是牧民阿爸的独子,此刻却像一只迷失了方向的孤雁,对着摊开的语文模拟题发愣,距离高考仅剩三月,他的作文成绩始终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如同草原上那朵可望而不可即的云,触手即及,却又随风飘远。

"巴特尔,写你的草原啊!"语文老师,一位鬓角微霜的汉族知青,批改他的作文时总是这样叹息,眼中满是惋惜,"把羊群的迁徙、骏马的奔腾、套马杆的英姿写进去,那才是你的根,你的魂。"巴特尔咬着笔杆,望向远方:羊群如散落的珍珠,在无垠的绿毯上缓缓移动;牧民策马扬鞭,套马杆在空中划出矫健的弧线,风将这些画面定格成永恒的诗篇,可当他满怀欣喜地将这些搬进作文本,换来的却是老师红笔的圈点:"比喻陈旧,立意肤浅,缺乏真情实感。"

那天放学后,巴特尔翻身上马,如一阵风般驰向额吉湖,湖水在夕阳下波光粼粼,像一块被揉皱的蓝绸缎,倒映着火烧云的绚烂,他想起小时候阿爸教他辨认牧草:"看,这株针茅,根扎得深,再旱的天也能挺过去;那株苜蓿,花虽艳,却经不起一场风沙。"阿爸的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作文不也如同牧草吗?只有深深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汲取最真实的养分,才能长出打动人心的鲜活文字。

2017高考内蒙作文,2017内蒙古高考作文

自此,巴特尔成了草原上不知疲倦的"故事采集者",他不再满足于旁观,而是投身其中,他跟着阿爸学习套马,在烈日下感受汗水浸透皮袄的重量与黏腻,体会人与骏马间无言的默契;他帮额吉挤牛奶,听老人们在篝火旁讲述成吉思汗的传说,那些带着奶香、马蹄声和岁月沉淀的故事,在他笔下渐渐有了温度与脉搏,他在《套马杆里的乾坤》中写道:"当绳圈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那不是驯服,而是一场心领神会的对话,是草原民族流淌在血脉里的骄傲与坚韧。"这篇作文终于让语文老师拍案叫绝,在评语中写道:"你终于把草原写进了骨子里,写进了血脉里。"

高考那天,巴特尔在作文纸上郑重写下《生命的刻度》,他写额吉如何在羊毛毡上一针一线地记录家族的岁月,每一针都是时光的印记,每一线都是亲情的流淌;他写阿爸如何在羊皮上绘制草原的地图,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是牧民与大地古老而神圣的契约,当笔尖落下最后一个句号时,他仿佛看见,那些刻在毡房上的古老花纹、烙在马背上的岁月印记、流淌在血液里的民族记忆,都化作了笔尖下汩汩流淌的文字,带着草原的呼吸与心跳。

成绩揭晓,巴特尔的作文获得满分,他在志愿表上毫不犹豫地填上了"汉语言文学",阿爸郑重地拍着他的肩膀,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期许:"草原上的鹰,既要看得见远方的云,也要认得清脚下的路,无论飞多远,根永远在这里。"九月,巴特尔带着一身浓郁的草香走进大学校园,他的行李箱里,除了奶干和马鞭这些牧民的信物,还有一本写满蒙古文批注、边角已经磨损的《唐诗三百首》,那是额吉在他临行前,用布包了三层递给他的,说:"外面的世界大,可有些道理,老祖宗早就写在诗里了。"

多年后,当巴特尔成为一名编剧,他的作品总带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他总会在创作手记的扉页上,用遒劲的字迹写下这样一句话:"文字是草原上的河流,唯有带着生活的温度流淌,才能跨越山川,滋润人心。"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作文题,最终化作了笔下最动人的篇章,如同额吉湖畔那首古老的牧歌,悠扬而深情,永远回荡在草原的深处,也回响在每一个被文字温暖过的心灵里。

河南2018高考人数,河南2018高考人数是多少人
« 上一篇 1个月前 (10-20)
高考志愿补填,高考志愿补填时间
下一篇 » 1个月前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