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语文江苏,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
《墨痕深处》
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作文题,向来如江南园林般曲径通幽,于方寸之间藏着千回百转的思辨,2017年的题目以"车"为引,看似寻常物件,却要我们于时代洪流中勾勒人心轨迹,这让我想起苏州园林的花窗,透过那方寸之景,竟能望见天地大观。
考场里的钢笔在稿纸上沙沙作响,如春蚕食桑,也如细雨润物,我望向窗外,车水马龙如织,忽然想起童年时外婆的纺车,那架老榆木纺车如今静卧在老宅阁楼,轮盘上还缠着半缕未完成的棉线,泛着岁月的柔光,外婆曾说:"纺车转的是日子,织的是生活。"如今高铁如银梭般穿梭大地,自动驾驶汽车在智能公路上编织经纬,我们是否还记得那些被速度遗忘的慢时光?那些在纺车声中摇曳的温情,是否还残存在记忆的角落?
从独轮车到共享单车,从马车到航天飞机,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都镌刻在车轮的印记里,但比交通工具更迭更深刻的,是人与物关系的嬗变,古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人却困在信息的快车道上,越行越远,想起去年在平江路遇见的老竹匠,他削竹篾的手指像松枝般遒劲,竹编的蜻蜓竟能在风中振翅欲飞,当游客们举着手机直播"非遗传承"时,老人正专注地给竹节上蜡,那动作温柔得像在抚摸婴儿,这让我明白,真正的传承不在镜头里,而在掌心的温度里;不在喧嚣的展示中,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
考场上的钟表走得格外缓慢,我忽然理解了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况味,我们总在追逐远方的风景,却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就像父亲总爱擦拭他那辆老旧的凤凰自行车,他说骑在车上能闻到泥土的味道,能听见风穿过耳畔的低语,而今共享单车堆砌在街角,像被遗忘的积木,车轮虽转,却载不动太多人情,科技本应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为何我们反而成了最孤独的旅人?是速度让我们迷失了方向,还是效率让我们遗忘了温度?
钢笔的墨水渐渐耗尽,我抬头望见窗外飘来的梧桐絮,像极了记忆里外婆纺车上的棉絮,那些被我们视为落后的老物件,实则承载着文明的基因,就像昆曲的水磨腔,看似缓慢,却藏着千回百转的情感;就像苏作的红木雕,看似笨重,却凝聚着匠人的呼吸,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学会"慢下来",在墨痕深处寻找精神的锚点,让心灵得以停泊。
交卷的铃声响起,我忽然想起梵高的话:"爱比死亡更古老。"无论交通工具如何进化,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就像那架老纺车,虽然不再转动,却依然在时光里静默地诉说着爱与坚持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江苏卷作文题的深意——在飞速前行的时代,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记得来时的路;既要拥抱变化,也要守护那些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