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情高考作文,高考情亲满分作文

教育 1个月前 (10-16) 925

《墨痕深处》

晨光熹微,穿透老槐树虬曲的枝桠,在泛黄的宣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如时光的碎片在舞蹈,我握着狼毫的手悬于半空,笔尖的墨珠颤巍巍地欲坠未坠,像极了此刻悬在心头的忐忑与期待,案头摊开的《兰亭集序》拓本上,"永和九年"四个字早已被临摹了千百遍,墨痕深浅不一,可王羲之那笔走龙蛇、飘逸洒脱的神韵,却始终如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即。

情高考作文,高考情亲满分作文

"写字不是描红,是要把魂儿融进去。"祖父温润的声音忽然从记忆深处飘来,带着松烟墨的清香,他枯瘦却有力的手指曾握着我的小手,在宣纸上写下第一个"永"字,那时我不过六岁,墨汁溅了满脸,鼻尖都是墨香,祖父却笑得眼睛眯成缝,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欣慰:"瞧这孩子,把墨魂儿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后来我才知道,祖父年轻时是方圆百里内有名的书法先生,他的字悬在文庙的匾额上,风一吹就簌簌作响,墨香仿佛能穿透岁月,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风骨与生命力。

去年深秋,桂香浮动,我在阁楼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个紫檀木盒,上面刻着古朴的云纹,打开来,里面整齐码放着二十本习字册,从歪歪扭扭的"人、手、足"到遒劲有力的《赤壁赋》,每一页都泛着岁月的包浆,墨香沉淀在纸纤维里,触手生温,最后一本册子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祖父的笔迹,苍劲有力:"笔如舟,墨如海,心作帆,方能渡书法之江海。"字迹浓淡间似有千言万语,那是祖父一生的书法感悟,也是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

高考的战鼓日益临近,同学们都在题海中厮杀,唯有我每日临池不辍,在墨香中寻找片刻的宁静,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指着墙上"高考倒计时"的鲜红牌子,眉头微蹙:"你这孩子,心思都用到毛笔尖上了,能当饭吃吗?"我低头不语,指腹上磨出的茧子微微发烫,那是与笔墨对话的印记,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铺开丈二宣纸,饱蘸浓墨,写下"天道酬勤"四个大字,笔力千钧,墨汁在纸上晕染开来,像极了祖父当年眼角的皱纹,深沉而富有故事。

是《传承与创新》,我握着笔的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祖父教我写字时的场景,他常说:"王羲之的《兰亭序》之所以成为绝唱,是因为他在前人笔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性情与时代精神,所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忽然间,我如醍醐灌顶,提笔写下第一句话时,墨香仿佛穿越千年,与祖父的气息交融在一起,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墨,更是血脉相连的文化基因。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如春蚕在桑叶上细语,如细雨在青石板上滴落,温柔而坚定,我写下祖父如何用扁担挑着笔墨纸砚走街串巷,为乡亲们写春联,他的字朴实无华却充满温度;写下他如何教蒙童"永字八法","点如坠石,横如阵云",每一个笔画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写下他在文革时如何冒着风险保护古字画,将一本珍贵的《玄秘塔碑》藏在夹墙里,那些尘封的记忆随着墨痕流淌在纸上,渐渐变成有温度的文字,写到动情处,一滴热泪落在宣纸上,墨色瞬间晕开,像一朵在寒冬中绽放的墨梅,凄美而坚韧。

交卷铃声骤然响起,我最后一个放下笔,走出考场,阳光正好,暖意融融,远处的老槐树新叶葱茏,生机勃勃,我想起祖父临终前,颤抖着把那支用了几十年的狼毫笔递给我,笔杆上的包浆温润如玉,他说:"写字如做人,要有风骨,更要有温度,笔锋要正,墨心要诚,方能写出人生的气度。"我终于懂得,所谓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要汲取前人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情感,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出新的花朵。

成绩公布那天,我拿到了作文满分,评语写着:"文字如墨,有传承的厚度,更有创新的温度,字里行间可见文化自信。"我站在阳光下,仿佛看见祖父在对我微笑,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欣慰,手中的毛笔轻轻摇曳,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穿越时光的芬芳,是永不褪色的文化基因,温暖而绵长。

我铺开新的宣纸,蘸饱墨汁,笔尖悬停,心中一片澄明,墨痕深处,是祖父的殷殷嘱托,是时代的铿锵回响,是一个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与坚定传承,笔锋在纸上游走,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那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文化自信,在墨香中静静绽放,香远益清,永不凋零,墨香袅袅,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章,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血脉。

2017高考数学卷辽宁,2017年辽宁高考数学卷
« 上一篇 1个月前 (10-16)
2014北京高考语文,2014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下一篇 » 1个月前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