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三卷作文,2017年高考三卷作文
《执灯者》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老街的喧嚣渐渐沉淀,唯有那棵虬枝盘结的老槐树下,算命摊的陈伯总会准时支起一盏马灯,黄铜灯罩被岁月摩挲得温润,内里烛光摇曳,在青石板上投下明明灭灭、斑驳陆离的光影,恍惚间,竟与他脸上纵横的沟壑、眼中沉淀的沧桑重叠成半生的剪影,面对前来问卜的年轻人,他总爱眯起眼,指着那簇跃动的火焰,慢悠悠地说:“命这东西啊,就像这灯芯,掐得太短,眼前便是绝路;捻得长了,才能照见前头的光。”
那年夏天,蝉鸣聒噪,我攥着一张高考成绩单,像揣着一块烧红的炭,每一步都走得沉重而煎熬,数字冰冷,将我的未来切割得支离破碎,陈伯布满老茧的手指捻了捻灯芯,火苗“噗”地一声,欢快地跳高半寸,仿佛也感受到了我心中的焦灼。“我年轻那会儿,也遇到过一道坎。”他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穿透时光的力量,“那年我考上中专,是村里第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风光得很,可我爹,一个把土地刻进骨子里的庄稼人,却一把将录取通知书塞进了灶膛,火光一闪,他说:‘读那么多书干啥?庄稼人有把子力气,能养活自己就对了。’”灯影在他脸上投下深深浅浅的阴影,也照亮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痛楚,“后来,我就在砖窑厂拉了十年板车,脊梁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比弓还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以为我这辈子,顶多也就走出县城这么远了。”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底仿佛有微光在闪动,那是久违的亮色。“转机,是那年冬天,我救了个迷路的大学生,他从大城市来,冻得瑟瑟发抖,为了谢我,他后来给我寄来了一本书,封面上印着六个字——‘知识改变命运’,我蹲在田埂上,就着夕阳翻了一下午,手指头沾满了泥,心却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第一次觉得,书里的字,比地里的金子还亮堂。”陈伯忽然笑起来,露出两排被烟草熏得微黄的牙,眼神却清亮得惊人:“你猜怎么着?我五十岁那年,把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一分没留,全报了夜校,现在啊,我给孩子们讲《易经》,他们管我叫‘陈老师’,这声‘老师’,可比‘陈半仙’听着顺耳多了,也踏实多了。”
晚风拂过,卷起街角几片枯黄的落叶,打着旋儿掠过马灯,烛光在我手中的成绩单上轻轻跳跃,那些曾让我感到无望的数字,在光影的摇曳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可能,我想起高三教室后墙那条被无数人视作口号的标语:“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彼时只觉遥远而缥缈,此刻却如一道惊雷,在我沉寂的心湖中炸响,激起千层浪,陈伯说得对,命运从不是一本被写就的剧本,等待我们被动翻阅;它更像一盏沉默的灯,需要我们亲手去点燃,用勇气作捻,用汗水加油,才能照亮属于自己的前路。
远处,夜市的喧嚣渐起,卖糖葫芦的清亮吆喝与炸油条的诱人香气交织着,飘散在微凉的空气中,我蹲下身,帮陈伯整理摊位,目光落在他那个斑驳的竹篮里,一本翻得起了毛边的《论语》静静躺在那里,扉页上,用钢笔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地写着:“朝闻道,夕死可矣。”那字迹,笨拙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那一刻,我忽然彻悟,所谓“执灯者”,并非要燃尽自己,去照亮漫漫长路的每一个角落;而是在看似无尽的黑暗中,守住心中那一点不灭的星火,哪怕微弱,也能为迷途的人指引方向,为寒冷的夜带来一丝暖意。
三年后,大学古籍阅览室的静谧里,我偶然翻开一本泛黄的《了凡四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八个字,赫然入目,瞬间将我拉回老槐树下那摇曳的马灯旁,原来,从古至今,从袁了凡的立命之学,到陈伯的半生逆袭,从来就没有什么天生的赢家,只有不肯向命运低头的“执灯人”,他们或许平凡如街角的陈伯,或许深邃如古圣先贤,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以信念为灯油,以坚持为灯芯,在时光的长河中,为后人照亮一寸又一寸的前行之路。
窗外的月光如水,温柔地洒在书桌上,映得泛黄的书页微微发亮,我轻轻合上书本,仿佛看见无数盏马灯在历史的长河中次第亮起,从遥远的过去到眼前,从他人的故事到自己的征程,它们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温柔而坚定地照亮着每一个赶路人的方向,而我们,每一个在这条路上奋力前行的人,何尝不是手提心灯的赶路人?我们用信念作灯油,以坚持为灯芯,在漫长的黑夜里,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照亮一寸又一寸的前程,直到那光,连成一片,璀璨了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