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学校门口,高考学校门口2023
红绸下的六月门
六月的正午,阳光如熔化的金液,带着不容分说的炽热,倾泻在高考考点门前,那排粗壮的悬铃木,叶片被晒得发亮,绿得近乎刺目,仿佛凝聚了整个盛夏的生机,校门紧闭,肃穆得如同庙堂,门楣上高悬的红色横幅,被热浪蒸得微微颤抖,上面“沉着冷静,细心答题”八个大字,在灼热的空气里凝成一片沉甸甸的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也像一块压在心口的巨石,让每一个驻足的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门外,是密密麻麻汇聚成的人海,无数目光穿透灼热的空气,焦灼地投向那扇紧闭的铁门,仿佛要连同那门后的空气一同熔化。
人群如潮水般涌动,却又被无形的焦虑与期盼分割成一个个孤岛,最外围,是举着相机的记者,镜头像一只只冷静的机械眼,冷静地扫过每一张因紧张而微微抽搐的脸庞,捕捉着那些不愿示人的脆弱,再往里,便是家长们,他们构成了这片人海的主体,有的踮着脚尖,伸长脖子,像一群觅食的鹤,试图从攒动的人头中捕捉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有的则紧紧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孩子笑靥如花的照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屏幕,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慰藉;还有的,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空洞地望着校门,灵魂早已穿透了那堵厚重的墙,进入了那个没有硝烟却关乎命运的战场,一位父亲,身着笔挺的西装,领口却已被汗水浸湿,他不停地调整着手腕上的表,每一次指针的轻微跳动,都像在他紧绷的神经上敲响一声战鼓,一位母亲,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保温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她时不时地打开又合上,杯口氤氲出的热气,在她眼前缭绕,仿佛那里面装的不是水,而是能给孩子带来力量的灵丹妙药。
突然,人群一阵轻微的骚动,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校门内侧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悠远而清晰,瞬间打破了漫长而凝滞的沉默,那扇紧闭的铁门,如同一个沉睡的巨人,缓缓睁开了眼睛,考生们如同决堤的洪水,涌了出来,这洪水却并非奔腾激荡,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过往十二年的光阴之上,他们大多低着头,脚步匆匆,脸上交织着如释重负的疲惫和难以掩饰的茫然,像一群刚刚经历了一场鏖战的士兵,卸下了甲胄,也卸下了所有的防备,有的相互搀扶着,肩膀微微颤抖,那是紧绷的弦骤然松弛后的余颤;有的独自一人,身影在烈日下被拉得细长,像一株株在风中摇曳、即将折断的芦苇,沉默地走向未知的远方。
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男孩刚走出校门,便被一个中年男人猛地抱住,男人西装革履,此刻却顾不得丝毫形象,紧紧地、紧紧地抱着儿子,仿佛要将他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声音哽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儿子,出来了!出来了就好!”男孩的身体僵硬了一下,随即所有的防备都在父亲的怀抱里土崩瓦解,他紧紧地回抱住父亲,将头深深地埋在父亲的肩上,肩膀微微耸动,压抑了三年的委屈与疲惫,在这一刻化作无声的泪水,浸湿了父亲昂贵的西装,旁边,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刚走到母亲面前,积蓄了许久的泪水便像断了线的珠子,汹涌而出,母亲慌忙掏出纸巾,笨拙地为她擦拭,一边擦一边说着重复了无数遍的安慰:“没事了,没事了,考完了,咱们回家。”女孩接过纸巾,却用它捂住了脸,压抑的哭声从指缝中泄露出来,那哭声里,有释放,有委屈,更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交织成一首青春的交响曲。
校门依旧紧闭,那片红色横幅在热风中猎猎作响,像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无声地宣告着这场青春战役的结束,也昭示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启,门内,是刚刚硝烟散尽的战场,每一张写满答案的试卷背后,都藏着十二年寒窗的苦涩与梦想的微光;门外,是等待归来的港湾,每一张焦虑的面孔上,都盛满了最深沉的爱与最纯粹的期盼,阳光依旧炽烈,慷慨地洒在人们身上,也洒在那扇沉默的校门上,仿佛要将这凝固的瞬间,连同那些复杂的情绪,一同镌刻在时光的深处,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这场名为高考的盛大仪式,终于落下了帷幕,而青春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崭新的一页,那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过去,一个是未来;也连接了两代人的目光与心跳,在六月的阳光下,共鸣成最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