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成人高考经验,成人高考怎么考过

教育 3小时前 758

《破茧:我的成人高考突围手记》

当闹钟在清晨五点半准时响起时,我正陷在一场微积分的噩梦中,书桌上的台灯还亮着,摊开的《高等数学》习题册里,密密麻麻的公式像一群张牙舞爪的蚂蚁,爬得我眼眶发涩,这是备战成人高考的第127天,窗外的梧桐叶从嫩绿变成枯黄,又在新芽初绽时迎来了考试日,这场持续半年的"马拉松",不仅让我收获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更让我重新认识了学习的意义与生命的可能性。

破茧:在现实的夹缝中寻找光

三十岁那年,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望着镜中眼神疲惫的自己,突然意识到学历像一道无形的墙,将我与心仪的岗位隔离开来,作为某互联网公司的运营专员,尽管积累了五年实战经验,却在晋升管理岗时因"本科以下学历"的硬性规定屡屡碰壁,深夜加班的办公室里,同事们讨论在职研究生进修计划时,我总是悄悄躲到茶水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反复滑动,最终却只停留在成人高考的报名页面。

决定报考那天,我特意请了年假,当招生办的老师翻开我的学历档案,看到上面"初中-中专-自考大专"的轨迹时,轻轻叹了口气:"这条路比应届生难走,但每年都有像你这样的'逆袭者'。"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平静的心湖激起千层浪,回到家,我把备考计划表贴在冰箱上,旁边贴着女儿的笑脸贴纸——这是我必须坚持下去的理由。

蓄力:在碎片时间里搭建知识体系

成人考生的备考之路,注定要在现实的夹缝中开辟战场,作为部门主管,我每天要处理二十余项工作事务,回家后还要辅导孩子功课,真正能投入学习的时间,只有清晨的六点到七点,以及深夜十一点到十二点这两个"黄金时段"。

我的备考策略堪称"微观学习法":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做成卡片,塞进通勤包的侧袋,等电梯的间隙拿出来背诵;用思维导图软件梳理《英语语法》的框架,在午休时间用手机反复记忆;甚至把《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录成音频,在跑步时通过耳机反复听,这些碎片时间像散落的珍珠,被我用毅力串联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最艰难的是攻克高等数学,中专阶段从未接触过极限理论,面对洛必达法则和泰勒公式,我常常对着习题册到凌晨,有次女儿半夜醒来,看到书房亮着的灯,揉着眼睛问:"妈妈,你是在找宝藏吗?"我笑着点头:"对呀,妈妈在找能打开未来的钥匙。"这个回答后来成了我们母子的默契,每当学习遇到瓶颈,女儿就会递给我一张画着星星的便签:"妈妈加油,宝藏就在前面。"

蜕变:在考场内外完成自我超越

考试前夜,我辗转反侧,索性起身整理文具,看着准考证上"考点:市第三中学"的字样,突然想起十八岁那年,也是在这所学校,我因家庭变故放弃了高考,如今三十年过去,我带着同样的忐忑与决心重新走进考场,只是这一次,身后站着的是整个家庭的支持。

成人高考经验,成人高考怎么考过

考试当天,女儿特意穿上了我新买的红色旗袍,她说"妈妈穿红衣一定好运",当我走进考场,监考老师核对身份证时,惊讶地发现与我报名照片上的青涩少女判若两人。"您是王女士?去年报名时您还说数学零基础呢。"老师的话让我莞尔,是啊,这一年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函数题,更学会了如何解人生的难题。

成绩公布那天,我颤抖着输入准考证号,当屏幕上跳出"总分:286分"的字样时,女儿欢呼着跳进我的怀里,这个分数虽然不算顶尖,却足以让我报考心仪的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面试环节,面试官对我备考期间撰写的《成人学习动机研究》报告产生浓厚兴趣,最终破格给了我额外的实践加分。

成人高考经验,成人高考怎么考过

新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重塑人生维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特意带着女儿回到母校,站在布满爬山虎的教学楼前,我告诉她:"你看,人生就像爬山,有时候会走弯路,但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算数。"我已经顺利完成了两年学业,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职场上实现了突破——凭借教育学背景和实战经验,我成功转型为培训主管,带领团队开发了多门职场课程。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成人高考从来不是一张文凭那么简单,它是一场对意志力的淬炼,一次对时间管理的修行,更是一次重新定义自我的契机,当我们为生活妥协太久了,往往会忘记自己本可以成为怎样的人,而备考的日日夜夜,就像在黑暗中凿壁引光,当我们终于看到光亮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翅膀。

我的书桌上,新买的《教育研究方法》旁边,还放着一本泛黄的《高等数学习题集》,每当有年轻同事咨询是否该参加成人高考,我总会指着那本书说:"你看,三十岁开始学微积分都不晚,何况是追逐梦想呢?"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公式,此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光芒里,藏着一个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努力绽放的不凡力量。

贵州2017高考线,2017贵州高考分数线段
« 上一篇 3小时前
高考已投档,高考已投档是被录取了吗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