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全国卷2语文,2017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
《墨痕深浅处》
高考结束的铃声如释重负般响起,刹那间,窗外的蝉鸣竟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淹没了整个世界,林晓缓缓合上笔盖,钢笔尖在草稿纸上洇开一团浓重的墨渍,像极了他此刻翻涌的心绪——那是十八岁的夏天,被命运之手轻轻拨动琴弦后,余音里交织的释然与茫然。
这场被喻为"人生第一次大考"的战役,在林晓的记忆中始终带着毛茸茸的质感,教室后排,总有那个总在昏睡的男生,不知何时竟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垒成了一座坚固的城墙;前排女生保温杯里的枸杞,在晨光中浮浮沉沉,仿佛她们摇摇欲坠的神经末梢,而林晓自己的笔记本上,严谨的数学公式旁,总点缀着几朵歪歪扭扭的向日葵——那是他偷瞥窗外向日葵时,心绪随铅笔游走的痕迹,是青春最本真的涂鸦。
百日誓师大会那天,教导主任的声音透过劣质音响震颤着传遍操场,连梧桐树的叶子都跟着簌簌发抖,林晓注意到,艺术生小张正用口红在校服背面勾勒莫奈的睡莲,鲜红的颜料在蓝色布料上晕染开来,像极了他們被颜料打翻的未来,后来才知,小张早已手握中央美院的合格证,却依然每天背着画板来上自习,仿佛在为青春系上双重的保险绳。
语文考场上,林晓盯着作文题"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出神,他想起去年暑假在敦煌莫高窟,那些被风沙侵蚀的壁画,飞天飘带的色彩在岁月中渐渐褪去,却依然能让人触摸到盛唐的脉搏,导游说,这些壁画曾在藏经洞里沉睡千年,直到被斯坦因们用几箱廉价文具换走,此刻钢笔尖悬在纸上,墨水将滴未滴,他突然领悟:所谓文化传承,就像这支悬而未落的笔,既要承托历史的厚重,也要敢于落笔书写新的篇章。
数学考试结束时,考场外突然下起暴雨,林晓抱着湿透的准考证狂奔向校门口,看见母亲撑着一把旧伞站在雨里,裤脚早已湿透,手里紧紧攥着保温桶,里面是他最爱的银耳羹。"慢点喝,别呛着。"母亲的声音被雨声切割得断断续续,林晓却尝到了甜味里一丝若有若无的苦——那是凌晨四点起来炖煮时,母亲眼角新增的细纹。
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林晓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时,手指微微颤抖,监考老师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就像平时练习一样。"这个细节让他想起无数个晚自习,办公室里总亮着一盏孤灯,数学老师就着那点微光,为他讲解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粉笔灰落在她的肩膀上,像落了一场温柔的雪。
查分那天,林晓坐在电脑前,手指悬在回车键上迟迟不敢按下,屏幕上跳出的数字比预估高了二十分,母亲在一旁默默抹眼泪,父亲则笨拙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够用了,够用了。"林晓望着窗外那棵在风雨中生长了十八年的梧桐树,突然明白:所谓高考,从来不是一场决胜负的战役,而是无数个平凡日夜累积而成的必然,就像那些被墨水浸润的纸张,深浅不一的痕迹里,藏着青春最真实的质地。
如今林晓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偶尔还会梦见那场高考,梦里的自己依然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墨痕深浅处,是再也回不去的夏天,而窗外的向日葵,正迎着阳光,开得比记忆中更加灿烂,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墨水浸润的日子,终将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