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2025

教育 3小时前 1143

墨痕深浅处,人生正当时

高考考场上,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墨水在宣纸上晕开深浅不一的痕迹,这让我想起书法课上老师常说的话:"字如其人,墨痕的深浅,藏着人生的起伏。"人生何尝不是一幅用墨写就的长卷?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淡笔轻描,正是这深浅变化间的留白与勾勒,才勾勒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图景。

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2025

墨痕的深浅,是岁月赋予生命的刻度,幼年临帖时,总爱将墨汁研得极浓,以为这样写出的字便最有力量,直到有一次看到祖父写楷书,他总是将墨调得恰到好处,既不寡淡也不滞涩,祖父说:"浓墨易显浮躁,淡墨易失神韵,唯有浓淡相宜,才能写出字的筋骨。"人生亦然,青春年少时,我们总以为浓墨重彩才算活过,像夏日骤雨般倾泻所有热情;随着年岁渐长,才明白那些淡笔轻描的日子,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留白,就像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这份看透世事的淡然,让他在人生的风雨中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澄澈与通透,这浓淡之间的智慧,恰如人生不同阶段的领悟,年少时追求浓烈,中年时懂得调和,老年时回归平淡,每一段岁月都有其独特的墨色与韵味。

墨痕的深浅,是智慧沉淀后的从容,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笔走龙蛇,墨色酣畅淋漓;而写《乐毅论》时,则"意在笔先,心手相应",墨色温润如玉,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境遇,造就了不同的墨痕,这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千年过去,那些用矿物颜料绘制的佛像依然色彩鲜艳,而同期用普通颜料绘制的世俗人物却已褪色斑驳,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浓墨重彩,而在于能否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精神印记,就像梵高,生前穷困潦倒,画作无人问津,他用浓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激情,这些看似"过浓"的墨痕,却在百年后成为人类艺术史上最璀璨的星辰,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墨色的深浅所能衡量,而是其中蕴含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2025

墨痕的深浅,是生命韧性的见证,书法中有一种技法叫"飞白",笔划中丝丝露白,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创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这种"墨痕浅处"的妙境,恰如人生中的困境与挫折,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失去双腿,命运给他的人生泼下了一盆浓墨,他却在这浓墨中写出了《我与地坛》的淡泊与通透;贝多芬在创作巅峰期失聪,命运扼住了他的咽喉,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第九交响曲》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这些生命中的"飞白"之处,非但没有让画卷残缺,反而增添了虚实相生的韵味,让生命有了更丰富的层次与深度,就像竹子,在地下默默扎根数年,才破土而出,节节升高,那些看似平淡的岁月,实则是生命积蓄力量的关键时期。

站在人生的画卷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执笔者,不必刻意追求浓墨重彩的惊艳,也不必畏惧淡笔轻描的平淡,重要的是,能否像真正的书法家那样,懂得在何处落笔浓重,何处留白轻浅,让每一处墨痕都成为生命的注脚,就像那幅传世的《兰亭集序》,王羲之的笔墨在千年后依然散发着墨香,不是因为它墨色有多浓重,而是因为它承载着生命的温度与智慧,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高考结束,人生的长卷才刚刚展开,愿我们都能以生命为笔,以岁月为墨,在人生的宣纸上,写出浓淡相宜、意蕴深长的篇章,墨痕深浅处,正是人生最动人的风景,无论浓墨重彩,还是淡笔轻描,都是生命最美的模样,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用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2017四川文科高考数学,2017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
« 上一篇 4小时前
2017高考语文答案四川,2017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