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满分材料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材料作文

教育 1小时前 838

《墨痕深处见真章》

宣纸在案上徐徐铺展,宛如一片微雪初霁的湖面,澄澈而宁静,我执起狼毫笔,悬腕于半空,指尖微颤,竟迟迟不敢落下,笔尖悬停的刹那,仿佛能听见墨汁在砚台中轻轻荡漾的微响,那是我与千年文脉之间最私密的对话,窗外的蝉鸣被暑气蒸煮得有些模糊,唯有案头的一方青田石砚,映着天光,泛着温润如玉的青色——这是祖父留给我的遗物,砚池深处,仍沉静地蓄着半池磨了四十年的浓墨,墨香氤氲,仿佛时光的沉淀。

祖父常说,写字如做人,要藏得住锋芒,守得住气韵,他教我握笔时,总要将我的手指轻轻扳成半圆,掌心虚空如握卵,反复叮嘱:"笔杆要直如松,掌心要虚如谷。"那时我尚不解其意,只觉得手腕酸痛难耐,墨汁也常不听话地溅得满手狼藉,直到去年整理他的遗物,在砚台底发现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他用蝇头小楷写下的:"笔锋藏于墨痕,真章见于心正。"墨迹虽已淡如烟云,却如一颗种子,在我心田悄然生根,静待萌芽。

真正领悟这句话的深意,是在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的展厅里,当站在王羲之《兰亭序》的摹本前,我忽然懂得了祖父的教诲,那字里行间,哪里仅仅是笔墨在纸上行走?分明是风骨在时光长河中从容漫步,每一个"之"字的流转,都藏着魏晋名士的洒脱与不羁;每一处牵丝的连带,都透着书家心性的从容与通透,最动人的并非笔画的精妙绝伦,而是墨痕深处那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那是用一生修炼的功夫,是千锤百炼后返璞归真的真章,是时光赋予艺术的灵魂。

高考满分材料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材料作文

就像故宫的文物修复师们,他们用竹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比发丝还细的残片,用毛笔蘸着特制的黏合剂,在显微镜下一点点拼接破碎的文明,有人曾问他们:"每天对着这些碎片,不觉得枯燥吗?"老修复师指着案上的《千里江山图》复制品,眼中闪着光:"你看这青绿,每道颜色都要研磨十二遍,上色要等七层干透,急不得,也快不了,我们修的不是文物,是时光里的耐心,是文明延续的火种。"是啊,那些惊艳世人的传世之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沉淀,是匠人精神的代代相传。

高考满分材料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材料作文

想起去年夏天,我在书法班遇见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练字时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小脸绷得紧紧的,却从不喊累,有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写字,他指着墙上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眼睛亮晶晶地说:"我想写出这么好看的字,让奶奶高兴。"他的奶奶是农村的,不识字,每次视频都会颤巍巍地问:"孙子,今天写字了吗?"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真章",从来不是挂在展厅里的光环,而是藏在寻常日子里对美好的执着——是对亲人的牵挂,是对技艺的敬畏,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平凡生命中最动人的光芒。

我终于落下笔,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像一滴雨落在静谧的湖面,漾开一圈圈温柔的涟漪,笔尖在纸上行走,不再是为了写出多么惊艳的字,而是为了触摸那些藏在墨痕深处的温度——是祖父手心的温度,是文物修复师掌心的温度,是小男孩鼻尖汗珠的温度,这些温度,交织成时光里最珍贵的"真章",比任何技艺都更加温暖动人。

夕阳透过窗棂,在砚台上投下一道金边,我忽然想起祖父教我写的第一个字——"人",那一撇一捺,写得歪歪扭扭,却藏着最朴素的道理:做人如作字,要藏得住锋芒,守得住气韵,更要让墨痕深处,永远有温度流淌,这大概就是岁月教会我们的事:真正的光芒,从来不在表面的闪耀,而在内心的坚守与从容,在墨痕深处,藏着最本真的灵魂。

高考最新新闻,高考最新新闻报道
« 上一篇 1小时前
2017安徽高考志愿,2017安徽高考志愿捡漏
下一篇 » 45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