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 端午,高考 端午节 学考 中考 放假

教育 12小时前 1113

粽香里的答卷

五月的日头渐渐毒辣起来,窗外的蝉鸣也像拉满了的弓弦,一声声绷紧了高考前最后那根紧绷的神经,林小满坐在书桌前,摊开的模拟卷上还留着红笔勾画的痕迹,旁边的台灯投下暖黄的光,却照不进她紧锁的眉头,桌角放着一个青竹编的小篮子,里面躺着一只棱角分明的粽子,是奶奶一早送来的,说"高考吃粽,一举高中",可她现在看着那只粽子,只觉得喉咙发紧——明天就要进考场了,而今年的端午节,偏偏与高考撞了个满怀。

奶奶的电话就是在这时打来的,铃声像一缕穿透云层的阳光,让林小满不自觉地接起,她声音里还带着未散的焦虑:"奶奶,我……"话没说完,那头传来奶奶爽朗的笑声:"满丫头,别啃书本啦!包粽子去!你忘啦?每年高考前,你都要跟奶奶包个'状元粽'的!"林小满愣了愣,记忆突然翻涌:小时候每到端午,奶奶总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厨房中央,泡得晶莹的糯米、碧绿欲滴的粽叶、红得发亮的蜜枣铺满一桌,她的小手总也包不紧粽子,糯米总从缝里漏出来,奶奶就笑着用布满老茧的手裹住她的手,一起把粽子捏成结实的三角形。"奶奶说,包粽子要用心,就像考试要细心。"奶奶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带着粽叶的清香,"糯米要泡得足,就像知识要学得透;粽叶要裹得紧,就像解题要思路清;绳子要绑得牢,就像心态要稳当,这粽子啊,包的是米,考的是心!"

高考 端午,高考 端午节 学考 中考 放假

林小满的心突然静了下来,她放下笔,走出房间,看见客厅里果然摆开了包粽子的"阵仗":妈妈泡好的糯米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粽叶堆在盆里泛着油绿的光,爸爸正笨手笨脚地学着折粽叶,粽叶在他手里总像不听话的纸船,奶奶坐在中间,手指翻飞如蝶,转眼间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躺在盘子里,像个小元宝。"来,满丫头,奶奶教你包个'顺顺利利粽'。"奶奶招招手,拿起两片粽叶,光滑的一面朝里,轻轻一折,就成了个完美的漏斗形状,"你看,这底部要尖,不能漏米,就像考试时基础要打牢,不能丢分。"林小满学着奶奶的样子,抓了一把糯米放进"漏斗",又塞进一颗蜜枣,可刚想盖米,糯米就从底部的缝里漏了出来,撒了一桌。"哎呀,这粽叶跟你一样,调皮!"奶奶笑着拍拍她的手,握着她的手指把粽叶的边角压紧,"别急,慢慢来,心一急,米就漏;题一慌,分就丢。"她的手掌带着老茧,却温暖又踏实,像小时候牵着她过马路的手。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粽叶,这一次,她不再急着放米,而是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粽叶的折痕捋平,让"漏斗"底部严丝合缝;抓米时,不再贪多,而是适量均匀,就像答题时步骤清晰,不跳过关键;放蜜枣时,特意把它藏在米中间,就像把重点知识记在心里,随时能调出来,当粽叶完全裹住糯米,奶奶帮她用棉线绕着粽子缠了几圈,打了个活结:"这绳子要松紧适度,太松了粽子散,太紧了米不熟,就像考试,太松懈不行,太紧张也不行,得刚刚好。"林小满看着手中那个歪歪扭扭却总算"立"起来的粽子,突然笑了,原来高考和包粽子,竟有这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耐心准备,都需要专注细节,都需要在"紧"与"松"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高考 端午,高考 端午节 学考 中考 放假

粽子下锅时,厨房里飘满了粽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甜香,把空气都染成了暖融融的颜色,林小满坐在厨房门口,看着锅里翻滚的粽子,它们像一只只绿色的小鸭子,在热水中舒展着身体,奶奶坐在旁边,一边择着艾草,一边念叨:"每年这时候,街上的老人们都说,吃了端午的粽子,夏天就不会生痱子,可我知道啊,这粽子包的是团圆,盼的是顺遂,就像你高考,奶奶不求你非得考个状元,只求你像这粽子一样,包得实在,蒸得透亮,走到哪儿都带着一股子韧劲和清香。"

第二天,林小满走进考场时,手里还攥着那个奶奶帮她包的"顺顺利利粽",她没有吃它,而是把它放在笔袋旁边,像一个小小的护身符,发下试卷时,她深吸一口气,闻到了淡淡的粽叶香——那是奶奶的声音,是厨房的暖光,是记忆里所有安稳的瞬间,她想起奶奶说的"包的是米,考的是心",于是不再紧张,而是像包粽子时那样,一笔一划地"折"好题目的框架,一粒一粒地"填"满知识的糯米,一圈一圈地"缠"住思路的线索,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她合上笔,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突然觉得,高考也不过是一场需要用心包好的"粽子"罢了。

成绩出来那天,林小满拿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把通知书和那个干瘪的"状元粽"放在一起,照片里,她笑得像阳光下舒展的粽叶,奶奶说:"你看,这粽子没白包,这书也没白念。"是啊,高考与端午,一个关乎未来的选择,一个承载传统的记忆,在这一粽一考之间,早已揉碎成了岁月里最香醇的滋味——那是成长的苦涩,是亲情的甘甜,是每一个努力的日子,都像包粽子时那样,被用心裹进了时光的粽叶里,蒸得热气腾腾,带着粽叶的清香,和未来的希望。

lol高考,lol高考梗图
« 上一篇 12小时前
东直门高考,东直门高考成绩
下一篇 » 1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