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表停了,高考报考表怎么补
表停时分
高考,那块曾悬于教室后墙黑板报上方的石英钟,停了。
它走了整整三年,却在六月的某个清晨,猝然定格在9:15,秒针悬在半空,像一只被无形之手按住翅膀的蝴蝶,再也划不出那道精准的圆弧,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一声叠着一声,把灼热的空气烫出细密的褶皱,我们端坐于座位上,目光凝固在那块停摆的表上,仿佛它停下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十八岁以前,那段被精确分割的青春。
班主任老周走进来时,脚步比平日轻了许多,他抬头望了望表,嘴角翕动了一下,最终什么也没说,他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最后一行字:“青春不散场,未来皆可期。”粉笔末簌簌落下,像一场迟来的微雪,落在他鬓角日益斑白的花发上,也落在我们每个人的眼眶里,凝成温热的湿意。
三年,一千多个日夜,这块表早已是我们生活的节拍器,它催促着我们在早自习的朗朗书声中背诵“之乎者也”;它提醒我们在上课铃响的瞬间,翻开布满函数图像的课本;它记录着我们在晚自习的灯光下,于题海中搏击的漫长时长,我们习惯了跟着它的节奏呼吸、奔跑,甚至做梦,可如今,它突然停了,像一场盛大演出落幕时,那束骤然熄灭的追光灯,将我们定格在舞台中央,也照亮了彼此眼中,那份名为“不舍”的微光。
记得高一刚入学时,我们这群懵懂的孩子总爱围着这块表争论不休,有人说它走得快,总嫌下课铃姗姗来迟;有人说它走得慢,盼着周末的归期遥遥无期,还有人偷偷在它的指针上系了根红线,天真地以为这样就能“时间加速”,后来才渐渐明白,时间从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期待或焦虑而加快或减缓,它只是沉默而坚定地走着,带着我们从青涩的少年,走到今天这个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清晨。
最后一次模拟考结束后,我曾趴在桌子上,怔怔地看着秒针一圈圈转动,周而复始,忽然觉得,那些被我们无数次抱怨过的“漫长时光”,原来都藏在它精准的每一次跳跃里,早读时同桌偷偷塞过来的、带着清凉气息的薄荷糖;数学老师讲错题时,全班憋不住的哄堂大笑;晚自习后和好友并肩走在路灯下,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分享着不着边际的梦想……这些细碎的、闪光的瞬间,都曾是时间的注脚,只是当时我们未曾读懂,只当是寻常。
表停了,但我们的记忆还在,老周收拾讲台时,从教案本里掉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我们高一运动会时全班签名的横幅合影,照片里的我们,穿着宽大的校服,笑得一脸灿烂,有人比着夸张的剪刀手,有人对着镜头做着鬼脸,老周指着照片角落里的一个男生,眼角含笑地说:“这是李明,现在在清华读物理,前几天还给我发消息说,无比想念咱们班食堂的红烧肉。”
教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笑声里带着酸涩,也裹挟着温暖,原来,时间虽然停在了这一刻,但它早已悄悄地把我们每个人的故事,编织成了彼此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像一本共同写就的书,每一页都浸透了汗水与欢笑。
高考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我们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欢呼雀跃,只是默默地收拾着书包,有人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折成纸飞机,让它承载着三年的疲惫与期盼,飞向窗外;有人将厚厚的同学录小心翼翼地塞进书包的最深处,仿佛那是青春的最后一封情书;还有人走到那块停摆的表前,轻轻用指尖触碰了那冰冷的秒针,仿佛在与一个老友无声告别。
那一刻,我突然彻悟,这块表的停摆,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崭新的开始,它像一扇庄严的门,将我们关在了名为“青春”的温暖房间里,但也为我们推开了通往未来的无数扇窗,我们终将带着在这里淬炼出的知识、沉淀下的友情、以及磨砺出的勇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遇见新的风景,迎接新的挑战,拥抱那个全新的自己。
走出校门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粉色,我忍不住回望,教学楼在暮色中静默矗立,那块石英钟依然静静地挂着,秒针悬在半空,像是在对我们进行最后的凝望,又像是在温柔地嘱托:“去吧,去奔赴属于你们的下一场山海。”
我知道,无论未来我们走多远,回望时,总会记得这个表停的午后,记得那些在时光里闪闪发光的日子,记得我们曾一起,在名为“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过,不曾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