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汉语文,2017年汉语文高考题
《墨痕深处的答案》
2017年的盛夏,蝉鸣将空气炙烤得滚烫,连风都带着一丝慵懒的燥意,高考语文的考场上,三百支笔尖在答题卡上游走,沙沙作响,汇成一片独特的交响,仿佛无数春蚕在寂静中啃食着桑叶,当“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的印刷体字赫然映入眼帘时,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校服的男孩,思绪却忽然飘远,眼前浮现出祖父书案上那方被岁月摩挲得温润如玉的砚台。
材料里说,有位老匠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在青花瓷瓶底部画一枝梅花,有人问他为何不画更繁复、更耀眼的图案,老匠人淡然一笑:“底部无人看见,但天地知道。”男孩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潮水般涌回三年级的那个寒假,他趴在祖父书房那张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看老人用一支狼毫饱蘸浓墨,在素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这‘永’字八法,讲的是藏头护尾,如做人一般,该露则露,该藏则藏。”祖父枯枝般的手指沉稳地按着宣纸,墨迹在青白相间的纸上缓缓晕染开来,氤氲出山间晨雾般的意境,深邃而悠远。
作文题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写作,男孩的思绪再次回到自己的练字经历,为了参加市里的青少年书法展,他曾把自己锁在阁楼,与《兰亭序》的摹本为伴,度过了一个个黄昏,墨汁不小心溅脏了校服前襟,被母亲责备时,祖父却微笑着将那片染墨的布片小心收起,放进针线篓里,说:“这墨痕,是成长的勋章。”后来,他的作品果然不负众望,斩获了奖项,可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台下镁光灯闪烁如星海,他心中却忽然涌起一阵空落,耳边清晰地回响起祖父的话:“好字要藏锋,正如好孩子,要懂得谦逊。”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奖状的光芒再耀眼,也比不上祖父眼中那份含蓄而深沉的期许。
考场里的挂钟,秒针每一次跳动都清晰可闻,像在催促,又像在提醒,男孩在草稿纸上郑重写下标题:《墨痕深处见初心》,他想起了老匠人瓶底那枝不为人知的梅花,想起了祖父“藏锋”的教诲,想起了自己无数个与墨香为伴的黄昏,在这个被数字与快节奏裹挟的时代,还有人愿意用毛笔,一笔一划地与千年文明对话吗?还有人愿意在看不见的角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吗?还有人愿意用一生的光阴,去打磨一份不被喧嚣打扰的宁静吗?或许,这就是答案——真正的匠心,从不喧嚣于聚光灯下,它只静静地生长在无人问津的坚守里。
他忽然又想起昨天考场上的一幕:邻座的女同学,在作文纸的空白处,用铅笔悄悄画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花瓣的边缘被她勾勒得格外认真,纤毫毕现,当监考老师踱步经过时,她迅速用手掌盖住画作,脸颊泛起一抹淡淡的红晕,可就在那一刻,男孩从她清澈的眼眸里,看到了比窗外盛夏骄阳还要明亮的光芒,那不正是材料中老匠人的影子吗?那朵向日葵,那不被看见的努力,那些默默生长的时光,终将在某个不期而遇的时刻,绽放出足以惊艳整个世界的力量。
笔尖轻触答题卡的瞬间,男孩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看到祖父正站在书房门口,手里端着一杯热气氤氲的龙井,茶香与墨香在空气中奇妙地交织、流淌,温柔地抚平了他内心的所有焦躁,他写下第一句话:“当世界都在追逐热搜榜的喧嚣时,总有人愿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种下属于自己的那枝梅花。”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但他的心却沉静如水,仿佛能听见墨汁在宣纸上呼吸的声音,能听见时光在笔尖悄然绽放的声音。
交卷的铃声终于响起,男孩是最后一个走出考场的人,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投在空旷的走廊上,宛如祖父书案上那支搁笔的狼毫,挺拔而孤傲,他知道,这场考试,不过是人生长卷中一个微不足道的逗号,而初心与坚守的故事,才刚刚写下它最深刻、最动人的开篇,就像老匠人瓶底的梅花,静默无言,却芬芳了整个岁月;就像祖父藏锋的墨迹,内敛深沉,却镌刻了生命的风骨,那些看不见的努力与等待,终将成为生命里最厚重、最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