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语文2017全国卷3,2017高考语文卷全国卷3

教育 3小时前 758

高考里的千年回响

高考语文考场上,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般细密绵长,又似时光在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涟漪,我凝视着作文题"我的高考",思绪如潮水般漫过千年——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壁画上香客们蜿蜒于崇山峻岭间,衣袂飘飘,虔诚的足迹在风沙中刻下永恒的印记,此刻我们奔赴考场的身影,何尝不是这千年行旅的当代回响?从古至今,中国人总在用某种庄严仪式丈量生命的刻度,而高考,正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文明标尺,在时光的卷轴上镌刻下属于我们的独特印记。

去年深秋参观西安碑林时,那尊开成石经拓片在恒温展柜中泛着温润的黄褐色,斑驳的墨迹里藏着大唐盛世的琅琅书声,想象千年之前,多少寒门士子曾对着这些石经秉烛苦读,青灯黄卷间寄托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殷切期盼,如今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考场里,指尖划过光滑的答题卡,何尝不是在延续着同样的文化基因?只是从雕版印刷变成了电子阅卷,从毛笔答卷变成了2B铅笔填涂,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始终如敦煌壁画上的飞天,穿越千年风沙依然衣袂翩跹,在时光的长空中绽放永恒的绚烂。

四川阆中贡院的青砖灰瓦间,我曾驻足于清代考生的"号舍"前,那些仅容一人转身的小隔间,如同时光胶囊般封存着百年前的紧张与期待,斑驳的墙壁上,考生们刻下的诗词墨迹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辨认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铿锵字句,最让我动容的是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慎独"两个小字被反复描摹,仿佛能触摸到百年前书生在孤灯下自我砥砺的赤诚,反观今日考场,墙上"诚信考试"的标语与古时"慎独"的箴言,竟有着跨越时空的深刻呼应——文明的刻度,原来就刻在一代代读书人挺直的脊梁上,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清晰。

敦煌藏经洞里出土的唐代"习字帖"令人心潮澎湃:那些歪歪扭扭的"上善若水",稚嫩笔触中透着初生牛犊的执着,与如今我们练字本上的钢笔字,在时光的长河中遥相呼应,教育学家常说高考是"指挥棒",但在我眼中,它更像一座横跨古今的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的文明两岸,当我在作文里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时,指尖传来的不仅是笔尖的震颤,更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共鸣——孟郊当年骑马疾驰的狂喜,与我们查分时屏住的心跳,本质上是同一种文明的脉搏,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歇。

考场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金般的光斑,像极了《诗经》里"凤凰鸣矣,于彼高冈"的祥瑞意象,想起《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高考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场精心雕琢?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的痕迹,揉皱又展开的纸张,都是青春在时光里刻下的独特年轮,就像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历经千年风霜依然庄严慈祥,我们也在这场考试中,完成着对自我的锤炼与升华,在时光的雕琢下逐渐显露出生命的华彩。

收卷铃声骤然响起,我放下笔,忽然想起敦煌壁画中那只传说中的九色鹿,传说它救人于危难,皮毛闪耀着七彩光芒,高考又何尝不是在帮助年轻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色彩?从隋朝初创的进士科到今天的高考,变的是考试形式,不变的是中国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这信仰,就像莫高窟的壁画,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着文明的光芒,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在求知路上砥砺前行。

走出考场,夏日的阳光正好,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考试都将成为生命年轮中深刻的一圈,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录着成长的风雨与阳光,就像那些在敦煌壁画中永远行进的香客,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文明传承的壮丽史诗,而高考,正是这史诗中最新鲜的篇章,以青春为笔,以奋斗为墨,在时代的画卷上记录着这个最动人的青春刻度,成为文明长河中永不褪色的璀璨浪花。

四川高考成绩查询网站,四川高考成绩查询网站入口
« 上一篇 3小时前
2019高考数学一卷,2019高考数学一卷真题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