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几点钟,高考几点钟开始考
《钟声与答卷》
清晨六点,城市还在薄雾中沉睡,林晓已经坐在书桌前翻开错题本,台灯的光晕在纸面上投下温暖的橘色,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独属于高考前最后三十天的晨曲,桌角摆着一只老式闹钟,黄铜指针不疾不徐地走着,分针每跳一格,都像在提醒她:倒计时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逝,如同沙漏中细密的沙砾,悄然滑过指缝。
这是林晓第三次在清晨六点醒来,不同于前两年睡眼惺忪地挣扎着起床,此刻的她头脑异常清醒,仿佛身体已经提前适应了高考的时间刻度,窗外的天光渐渐亮起来,梧桐树的影子在窗帘上缓缓移动,像一幅动态的素描,斑驳的光影映在错题本上,为那些枯燥的公式增添了几分诗意,她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同样微凉的早晨,自己背着崭新的书包,第一次走进这所重点高中的校门,那时校门口电子屏上滚动着"欢迎新同学"的红色字幕,像一团跳跃的火焰;而今天,同样的位置显示着"距离高考还有30天",数字冷静而客观,却在她心中激起千层浪。
闹钟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划破寂静,林晓伸手按停它,金属外壳上还残留着去年夏天父亲留下的手汗印记,那温度仿佛从未消散,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每天凌晨四点出车,总会在她起床前把热好的牛奶放在桌上,杯壁上凝着细密的水珠,像他无声的牵挂,他从不谈论高考,只是默默把车里的收音机调到新闻频道,说"多听听总没坏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长期开车留下的疲惫,林晓知道,父亲那辆褪色的桑塔纳里,副驾驶座位上常年放着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那是他托人从县城书店买来的,扉页上有他用铅笔写的"加油",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七点半,林晓走出家门,楼下的早餐店已经飘出油条香气,老板娘笑着问她:"今天还是豆浆加油条?"她点点头,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玻璃窗上凝结着水汽,她用手指画了个笑脸,转眼间又模糊成一片,像极了此刻她复杂的心情,邻座坐着两个同校的男生,压低声音讨论着最后一道数学大题的解法,草稿纸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公式,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符号,此刻却成了共同的语言,林晓忽然意识到,这些曾经觉得遥远的"战友",此刻都在同一条战壕里,朝着同一个方向冲锋,呼吸着同样的紧张与期待。
八点整,林晓走进教室,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数字被擦掉又重新写上,从"30"变成了"29",这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却让整个教室的空气都凝重了几分,课桌上堆着小山般的复习资料,有些卷子的边角已经卷起,那是被反复翻阅的痕迹;有些页面上贴着彩色便签,写满鼓励的话语和易错知识点,班主任抱着试卷走进来,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今天讲最后一套模拟卷,大家打起精神。"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眼镜片上,反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试卷上那些让人头疼的解析几何题,复杂却蕴含着规律。
十一点半,上午的课结束,林晓和好友一起去食堂,队伍长得排到了走廊,她们聊着昨晚《新闻联播》里高考的特别报道,聊着突然降温的天气,聊着某个老师上课时的口头禅,却谁也不提"高考"这两个字,仿佛那是禁忌的话题,但林晓注意到,好友的保温杯里装着咖啡,那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自己的饭盒里,母亲特意放了颗她爱吃的卤蛋,蛋壳上用红笔写着"逢考必过",字迹笨拙却温暖,这些细微的变化,像无声的鼓点,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
下午两点,林晓回到教室开始自习,窗外忽然下起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像是在演奏一首即兴的交响乐,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她望着窗外的雨幕,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天,自己因为一道物理题做不出来而偷偷抹眼泪,是同桌递过来的纸巾和"别急,再想想"的安慰,让她重新振作,同桌正低头刷着题,长长的睫毛在眼睑投下淡淡的阴影,嘴角却微微上扬——那是在解出一道难题后,不自觉流露出的自信,像雨后初晴的阳光,明媚而耀眼。
六点整,晚自习开始,教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林晓抬起头,看见墙上挂钟的指针,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开车的时候,既要盯着眼前的路,也要偶尔看看后视镜。"她忽然明白,高考这场战役,重要的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这段全力以赴的时光,是清晨六点的闹钟,是课间十分钟的讨论,是深夜台灯下的坚持,是那些看似平凡却闪闪发光的日子,它们共同构成了青春最动人的模样。
晚上十点,林晓回到家,父亲的车还停在楼下,车灯在雨雾中晕开一片暖黄,像黑夜中的灯塔,她轻手轻脚地开门,发现客厅的灯还亮着,桌上摆着切好的水果,便签纸上写着:"别太晚,妈给你留了汤,在保温桶里。"她忽然鼻子一酸,快步走进房间,翻开日记本,写下今天的最后一句话:"原来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考验,更是爱的见证——闹钟叫醒的不只是身体,还有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柔与期盼,它们是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力量。"
夜深了,雨渐渐停了,林晓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的光影,忽然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而她知道,无论未来走多远,这个清晨六点开始的夏天,永远会在记忆里闪闪发光,像一颗永不坠落的星,照亮她前行的每一步,那些与钟声相伴的日子,那些与试卷为伍的时光,都将成为她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教会她勇敢,教会她坚持,教会她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不平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