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考卷2017,江西高考卷2025
墨痕深浅
盛夏的午后,日光白得晃眼,蝉鸣声像被无限拉长的丝线,紧紧缠绕着每一寸空气,连呼吸都带着黏稠的燥热,考场里,日光灯管发出低沉的嗡鸣,笔尖划过答题卡的沙沙声,与窗外聒噪的蝉鸣交织成网,将人困在一种无形的焦灼里,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窗外的梧桐树影在玻璃上婆娑起舞,将斑驳的光影投在桌角,晃得人眼晕,摊开的试卷上,作文题目——“一段难忘的经历”——像一道静默的符咒,让我的思绪瞬间飘远,如断了线的纸鸢,在记忆的云端浮沉,寻不到可以栖息的枝桠。
思绪飘回,竟是一个与此刻同样燥热的午后,彼时,我正坐在爷爷的老屋里,空气里氤氲着奇妙的气息:新研的墨香清冽悠远,旧书页的霉味沉静古朴,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时光沉淀的安宁,像一层温润的薄纱,轻轻笼罩着一切,爷爷端坐在八仙桌旁,戴着那副擦得锃亮的老花镜,正专注地研着墨,他握着墨锭的手青筋微凸,却稳如磐石,墨锭在砚台里缓缓转动,发出均匀而沉稳的“沙沙”声,仿佛不是在研磨墨块,而是在细细打磨一段悠长的岁月,一束斜阳从雕花的木窗棂挤进来,为他花白的鬓角镀上金边,也将桌上那方黝黑的砚台照得通透,墨汁在光线下泛着幽深如玉的光泽,神秘而庄重。
“想学写字?”爷爷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温和地落在我身上,眼角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我有些局促地点了点头,目光却已牢牢锁在他手中的毛笔上,那是一支用了多年的狼毫笔,笔尖被磨得圆润发亮,笔杆被岁月和掌温浸润得呈现出温润的暗红色,显然是件被主人珍视的物件。
爷爷拿起笔,在砚台里轻轻一蘸,笔尖便如吸饱了雨水的嫩芽,饱满而富有弹性,他铺开一张蝉翼似的宣纸,手腕悬起,手臂松而不懈,笔尖在纸上缓缓游走,没有丝毫的凝滞与犹豫,四个大字——“天道酬勤”——跃然纸上,笔力遒劲,笔画之间既有铁画银钩的筋骨,又不失行云流水的圆润,每个字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写罢,他放下笔,看着我,语重心长:“写字,如做人,一招一式,皆有章法;一笔一划,皆见心性,心正则笔正,意定则字稳。”
我摩挲着笔杆,学着爷爷的样子,小心翼翼地蘸墨、悬腕,可当笔尖触到纸面,手腕却不听使唤地一抖,浓墨瞬间在纸上晕染开一团乌云,将宣纸毁得不成样子,我脸颊发烫,沮丧地放下笔,爷爷却只是笑了笑,拿起那张“废纸”,指着那团晕开的墨迹,眼神里没有丝毫责备:“你看,这墨晕了,不是墨的错,也不是纸的错,是心不静,手才不稳,写字,首要的是静气,是让心沉下来,与笔、与纸、与墨对话。”
他递给我一张新的宣纸,鼓励我再试一次,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浮躁,学着爷爷的样子,凝神静气,一笔一划地写,可结果依旧,不是笔锋散乱,就是结构失衡,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窗外的蝉鸣似乎也愈发刺耳,与内心的焦躁交相呼应,让我几乎要将笔扔开。
“别急。”爷爷的声音依旧平和,像一泓清泉,瞬间浇灭了我心头的燥火,他拿起我写的字,仔细端详着,然后指着那些歪斜的笔画,耐心地讲解:“这里,起笔太急,像莽撞的少年,要含蓄一些;那里,结构太散,一家人各奔东西,就没了凝聚力,写字,要懂得‘留白’,就像人生,不能一味地向前冲,也要懂得停顿,懂得回旋,给呼吸和思考留出空间,你看这‘永’字,点如高峰坠石,有千钧之力;横如千里阵云,开阔舒朗;竖如万岁枯藤,坚韧不拔;撇如犀角弩张,锐意进取;捺如崩浪雷奔,气势磅礴,每一笔,都有它的风骨,也藏着它的性情。”
他说着,便拿起笔,在我的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力道千钧的“永”字,那墨色,浓淡相宜,那笔触,提按分明,仿佛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纸上呼吸,我凝神看着,听着爷爷不疾不徐的讲解,心中的烦躁与焦虑,竟如潮水般渐渐退去,我再次拿起笔,这一次,我不再急于求成,而是闭上眼,感受笔杆的温润,聆听墨汁与纸张相遇时那细微的“沙沙”声,用心去体会每一笔的起承转合,一笔,两笔……字迹依旧稚嫩,却已有了几分沉稳的韵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将老屋染成一片温暖的金黄,爷爷看着我写的字,欣慰地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慈爱:“字写得不错,有进步,写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像酿酒,需要时间的发酵;它像参禅,需要顿悟的机缘,要慢慢来,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从那天起,书法便成了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我都会准时出现在老屋,伴着爷爷研墨的沙沙声,开始一天的练习,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仿佛能洗涤掉所有的尘埃,我的手指渐渐磨出了薄茧,那是与笔墨为友的勋章;我的手腕也变得沉稳有力,再也不会轻易颤抖,我的字,从最初的东倒西歪,到后来的有板有眼,再到后来的逐渐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理解,在黑白之间,我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驾驭笔墨,更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喧嚣的世界里,为心灵寻得一隅安放。
坐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个题目,我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那个墨香氤氲的午后,爷爷握着我的手,教我写下第一个“永”字的场景,那不仅仅是一段学习书法的经历,更是一场成长、传承、人生哲理的深刻启蒙,爷爷教我的,早已超越了写字的技巧,那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一种生命的哲学,他让我明白,人生就如这方寸之间的宣纸,有浓有淡,有起有伏,有疾有徐;需要一笔一脚踏实地去书写,需要静下心来去体悟,更需要懂得留白,懂得取舍,懂得在空白处看见无限的可能。
笔尖落在试卷上,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墨水流畅地渗入纸纤维,留下清晰而有力的痕迹,我写下那段与墨香相伴的时光,写下爷爷的谆谆教诲,写下书法赋予我的沉静与力量,墨痕在纸上深浅不一,正如人生中的每一段经历,都在我们的生命年轮里刻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而那段与书法共度的岁月,那些爷爷如墨般醇厚的教诲,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化作一方永不干涸的砚台,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源源不断地为我提供着前行的智慧与勇气,窗外的蝉鸣依旧聒噪,我却觉得那声音不再刺耳,反而像一首悠扬的伴唱,与我的笔声应和着,共同谱写着一段墨香、成长、传承的悠长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