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斜视高考,斜视高考哪些专业不能报考

教育 6小时前 895

斜视高考

那一年夏天,教室里的空气仿佛被凝固的琥珀封存,只剩下头顶的电扇在徒劳地旋转,搅动着黏稠的沉闷与燥热,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消瘦,像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剑尖折射着冷冽的寒光,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常常越过堆积如山的试卷,投向窗外操场上那些疯跑的身影,他们的笑声隔着厚厚的玻璃,传来时已失真,模糊得像另一个世界的回响,我手中的笔在纸上划出单调的沙沙声,那节奏像一首催眠的摇篮曲,而我却在这摇篮曲中感到一阵阵眩晕——不是因为疲惫,而是源于一种近乎荒诞的清醒:我正用最鲜活的青春,去丈量一条被精确规划好的道路,这条路两旁是整齐划一的栏杆,而我,却总忍不住用余光去瞥见栏杆外那片未知的、自由的风景。

班主任老周是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偏爱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那块老旧的却总是准时的黑色手表,他站在讲台上,用一种近乎朝圣的语气对我们说:“孩子们,高考是龙门,跳过去,你们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喙的权威,我望着他微微凸起的肚子,突然异想天开:那“不一样的世界”会不会也像他的肚子一样,圆滚滚的,里面装满了标准答案和既定的人生轨迹?我低下头,假装专注地整理着试卷,实则用眼角的余光扫描着教室里的众生相:小张的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正对着那道复杂的数学题紧锁眉头;小李的耳机线从校服领口悄悄探出,隐没在衣襟里,想必里面正流淌着某个乐队的嘶吼与抗争;后排的男生正传递着一张画着潦草漫画的纸条,引来一阵压抑的、会心的窃笑,这些细碎而真实的片段,像散落一地的拼图,而我,却始终找不到那块名为“自我”的核心拼图。

老周是我们的“精神牧羊人”,他常说:“别分心,别想那些没用的,现在唯一的任务就是考高分,上好大学。”他把“好大学”三个字咬得格外重,仿佛那不是四个字,而是一枚闪亮的勋章,只要佩戴在胸前,就能证明人生的圆满与价值,我常常望向窗外那棵倔强的老槐树,它的枝桠肆意地伸展,越过斑驳的围墙,探向更广阔无垠的天空,那些枝桠从未被修剪过,却依然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野生的、不受拘束的力量,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我们这些被“高考”这把剪刀精心修剪过的树,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因为过度追求笔挺与统一,而失去了在土壤深处扎根汲取养分的力量?

模拟考的成绩单像一张张判决书,被贴在教室后墙,将我们牢牢钉在各自的排名上,动弹不得,我的名字总是在中间地带游走,不偏不倚,精准地印证了老口中“不上不下”的典型定义,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只得了七十多分,晚自习时,我趴在冰冷的课桌上,看着窗外渐次亮起的路灯,那些灯光在夜色中晕染开来,像一个个遥不可及的梦,老周走过来,宽厚的手掌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灰心,还有时间,再加把劲。”他的手掌带着烟草的微苦味道,我抬起头,看见他眼中的殷切关切,却突然感到一阵无形的窒息,那份关切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我困在“必须努力”的单一轨道里,多想告诉他,我其实并不在乎那七十多分,我更在乎的是,当所有人都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唯一的路”时,我该如何小心翼翼地保留那份对“其他路”的好奇与向往?

周末回家,母亲正在厨房里为我准备“营养餐”,油烟机的轰鸣声掩盖了所有的声响,也掩盖了她眼角的疲惫,她端出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那酸甜的香气弥漫开来,她说:“多吃点,补脑子。”她眼角的皱纹比去年又深了一些,那是被岁月和共同焦虑精心雕刻的痕迹,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新闻,时不时抬头瞥我一眼,那目光里有殷切的期待,也有不易察觉的压力,我知道,他们所有的默默付出、所有语重心长的叮嘱,都指向同一个终点——高考,我夹起一块排骨,酸甜的汁水在口中蔓延,却尝不出往日的滋味,我突然意识到,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场漫长而盛大的成人仪式,我们都在这场仪式中扮演着被赋予的角色,而那个最真实的自我,却像那块排骨里的骨头,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肉里,从不轻易示人。

高考那天,天气格外炎热,空气都仿佛在燃烧,考场里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那声音咚咚作响,像战鼓,也像警钟,我握着笔,指尖微微沁出汗水,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了,那些曾经让我辗转反侧的公式、定义、古诗文,在这一刻都变得模糊而遥远,我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许多画面:老槐树肆意伸展的枝桠,耳机里流淌的青春嘶吼,纸条上潦草却生动的漫画,母亲眼角深深的皱纹,父亲沉默而厚重的期待……这些画面像潮水般涌进脑海,冲刷着我内心对“标准答案”的执念,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高考或许是一条捷径,但它绝不是唯一的路,人生的考场远不止这一间小小的教室,人生的答案也从来不止一种标准。

成绩出来那天,我比预想中考得好了一些,超出了重点线的分数,老周在电话里,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错,有希望上个好一本。”我握着手机,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棵老槐树,它的枝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无数双智慧的眼睛,静静地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蜕变,我知道,无论我将来走向何方,这段被“斜视”的高考岁月,都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因为它让我深刻地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沿着既定的轨道盲目狂奔,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保留那份对“栏杆外风景”的向往与勇气,勇敢地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那条路,或许崎岖,或许孤独,但一定充满了无限可能与独一无二的风景。

聊聊高考,聊聊高考那些事
« 上一篇 6小时前
高考艺人,高考的艺人
下一篇 »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