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教育 3小时前 1139

在分数的褶皱里,看见光

2017年的盛夏,空气被蝉鸣与焦灼蒸腾得微微发烫,那一年的全国二卷作文题,如同一块投入心湖的棱镜,将万千考生的青春折射出斑斓而复杂的光,题目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引,要求我们结合自身或社会,谈谈对这八个字的体悟。

在考场里,这八个字被拆解成工整的段落,在阅卷老师的红笔下被赋予量化的分数;而在考场之外,它更像一条隐秘的河流,在无数个体的生命里蜿蜒流淌,冲刷出深浅不一的河床,最终汇入名为“人生”的浩瀚江海。

我曾在一个西北小城的中学里,遇见过一个叫阿哲的男生,他的校服永远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细密的毛边,像经年累月的风霜刻下的印记,但那双眼睛里,却总有种淬了火的亮,仿佛能穿透现实的贫瘠,他家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父亲早逝,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几亩薄地上刨食,供他和妹妹读书,每天清晨,他是第一个推开教室门的人,借着熹微的晨光,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啃;晚自习后,当整个校园沉入寂静,唯有路灯下,还有一个孤独的身影,对着数学题纸,一笔一划地演算,直到宿管阿姨关掉总电闸的“咔哒”声响起,他的书桌一角,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龙飞凤舞的八个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这不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他对“自强不息”最朴素、也最坚韧的注解——他的战场,不在别人的赛道上,而在与昨日的自己的较量里。

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那年高考,阿哲的分数刚刚擦过二本线,有人为他惋惜,说那根紧绷了三年的弦,终究没能奏出最华丽的乐章,他却平静地填了志愿,选择了省城一所二本院校的机械工程专业,他说:“分数是一道门槛,但不是终点,我想学一门手艺,将来能让妈妈和妹妹睡个安稳觉。” 他已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实习,凭借着车间里最年轻的技术骨干,靠的是那份能把铁块雕琢成精密零件的专注,和把汗水浇灌成技术的勤勉,阿哲的故事里,没有逆袭的爽文剧本,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他像一株在石缝里生长的草,根须牢牢扎进贫瘠的土地,却倔强地朝着有光的地方,一寸寸地伸展。

“自强不息”从来不是一句孤悬于庙堂之上的口号,它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在那些不被注意的角落,绽放着微弱却顽强的光,在云南的大山深处,有一所建在“天坑”上的小学,孩子们每天要攀爬近千米的悬崖藤梯才能抵达课堂,一个叫阿花的女孩,她的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有母亲一针一线为她缝补好的鞋,面对镜头,她羞涩却坚定地说:“我想读书,想走出大山,回来教更多的孩子。” 她的“自强”,是踩在摇晃的藤梯上,也要用另一只手紧紧握住笔杆的倔强;在城市的霓虹灯下,穿梭着“外卖诗人”王计兵,在送餐的间隙,他将奔波的轨迹、人间的烟火,凝练成一行行滚烫的诗句,他的“自强”,是在被生活追赶的脚步里,依然为精神世界保留一方丰盈的田园。

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

2017年的那道高考题,或许也在悄悄提醒我们:分数,是衡量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尺,却永远无法定义一个人的全部价值与生命厚度,阿哲没有踏入名校,却用双手撑起了一个家的晴空;阿花或许暂时走不出大山的轮廓,但心中那束渴望知识的火光,早已照亮了她前行的漫漫长路;王计兵的诗句被无数人传颂,他的文字里,有一种“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磅礴力量,这些平凡的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强不息”写下生动的注脚——它并非要我们活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或许平凡,或许艰难——之后,依然选择热爱它,并为之全力以赴。

距离2017年高考,已过去数载,当年的考生,或许早已在各自的天地里摸爬滚打,有人披上白袍,救死扶伤;有人站上讲台,点亮心灯;有人投身商海,乘风破浪……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那份在考场上被点燃的“自强不息”的火种,早已内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跌倒,而是在每一次跌倒后,都能拍拍尘土,重新站起;不是永远一帆风顺,而是在逆风中,懂得如何调整帆的方向,继续前行。

就像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没有实体翅膀,却凭借飘带的飞扬,在千年时光里舞出了永恒的姿态,人生亦然,分数,不过是生命长卷中的一个标点,记录着某个阶段的停留;而“自强不息”,才是贯穿始终的笔触,它让我们在岁月的宣纸上,用奋斗、汗水和热爱,写下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在那故事的褶皱里,我们终将看见光。

福建省高考报名条件,福建省高考报名条件解读
« 上一篇 3小时前
河南省高考试卷答案,河南省高考试卷答案和解析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