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江苏高考作文17,江苏高考作文1卷

教育 3小时前 870

《墨痕深处》

暮色四合时,我总爱祖父的书案前伫立,凝视那方静卧的砚台,它如一块被时光浸润的青玉,温润中透着岁月包浆的厚重,砚池里半泓陈墨,像沉淀了千年的故事,倒映着窗棂上斜斜掠过的光影,幽微而深邃,祖父曾说:"墨分五色,最浓的墨里藏着最淡的意境。"那时我只当是老人的玄谈,直到十七岁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在江苏高考考场的寂静里,我握着钢笔凝视作文题,忽然想起砚台里那汪幽深的墨,竟与祖父的话语重叠在一起。

是"说纽带",我在草稿纸上写下这个词语时,笔尖突然凝住了,纽带究竟是什么?是横跨天堑的桥梁,是缠绕心间的丝线,还是奔流不息的文明血脉?记忆如墨汁般在砚台里晕开——祖父教我握笔的情景浮现眼前:他布满老茧的手指覆在我的手背上,带着我笨拙地写下第一个"永"字。"笔要提得起,按得下,"他的声音混着松烟墨的清香,"就像人生,有起有落,才能写出筋骨。"那时我腕间绵软,写出的笔画像软塌塌的蚕,祖父却不恼,只是把着我的手反复练习,后来我才知道,他握了六十年毛笔,指节早已变形,却依然能写出铁画银钩的小楷,力透纸背。

江苏高考作文17,江苏高考作文1卷

真正的纽带,或许就是这样无声的传承,去年冬天,我在旧书箱底翻出一叠泛黄的宣纸,是祖父年轻时临摹的《兰亭集序》,每页都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墨色浓淡间,能看到他反复推捺某个笔画的痕迹,最让我震撼的是最后一页,空白处用铅笔写着:"今日教孙儿执笔,方知当年师训之重,传承不在形似,而在神通。"窗外飘着细雪,我捧着那些纸页,仿佛看见年轻时的祖父在青灯下临帖,墨汁在砚台里旋转,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载着千年文脉流淌。

高考那天,考场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像春蚕食叶,我望着"纽带"二字,忽然想起祖父带我参观博物馆的经历,在书画展厅里,我们驻足于一幅《富春山居图》的复制品前,祖父指着卷轴上的题跋说:"你看这印章,是收藏家的印记,像不像给系绳打的结?每一代人都给这条系绳打个结,文化才能传下去。"那时我盯着画中连绵的山峦,烟波浩渺间,它们真的化作了一条起伏的纽带,连接着古人与今人的目光。

江苏高考作文17,江苏高考作文1卷

写作文时,我放弃了那些烂熟于心的名人名言,转而写下了祖父的故事,我写他如何用毛笔教会我"藏锋"与"露锋"的处世哲学,写他如何在我青春期叛逆时,铺开一幅《兰亭集序》的拓本,让我在墨香中沉静下来,写他临终前把那方用了几十年的砚台传给我时说的话:"墨要磨,人要磨,磨出来的才有味道。"写到最后,我的笔尖有些发颤,草稿纸上洇开一小片墨迹,像一滴落在宣纸上的泪,晕染出思念的形状。

成绩出来那天,我打开作文评分栏,看到"一类上"的评语,评语里写着:"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将个人记忆与文化传承熔铸一炉。"我忽然想起祖父教我调墨的样子:他先往砚台里倒一点清水,再拿着墨锭轻轻研磨,墨块与砚台相触,发出沙沙的轻响,墨色就在这研磨中渐渐浓起来,原来最好的纽带,就是这样在时光里慢慢磨出来的,不张扬,却有穿透岁月的力量。

现在那方砚台就摆在我的书桌上,旁边摊着祖父留下的字帖,每当我写字时,总会想起他说的"笔要提得起,按得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时需要提笔昂扬,挥斥方遒;有时需要按笔沉稳,藏锋守拙,而那连接起起落落的,正是血脉里流淌的墨痕,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我的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无数个像祖父一样,在墨香中坚守着文脉的人。

暮色再次漫过窗台时,我研开新墨,在宣纸上写下"纽带"二字,这一次,笔尖不再凝滞,墨色在纸上晕开,像一汪安静的湖,倒映着千年的月光,我知道,这条纽带,会随着我的笔尖,一直延伸下去,连接过去,也通往未来。

成都美术高考培训,成都美术高考培训机构
« 上一篇 4小时前
2017高考2语文答案,2017高考语文答案全国卷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