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1江苏高考作文,2011江苏高考作文题

教育 8小时前 708

时间的褶皱,刻着生命的年轮

时间的褶皱里,藏着所有问题的答案。

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以“拒绝平庸”为引,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在无数少年的心湖里,漾开圈圈涟漪,彼时,我正坐在高三教室里,目光被黑板右上角那个不断跳动的倒计时牌牢牢攫住,那些数字像沉重的砝码,压得人喘不过气,忽然间,“平庸”二字变得无比具体——它不是字典里冰冷的释义,而是日复一日刷题的枯燥,是试卷上雷同的红叉,是未来轮廓模糊得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的迷惘,我们高喊“拒绝平庸”,可究竟要拒绝什么?又该奔向何方?

2011江苏高考作文,2011江苏高考作文题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拒绝平庸,并非要成为人群中光芒万丈的那颗星,而是在时间的褶皱里,为自己刻下独一无二的印记,就像老家巷口那位沉默的老陶匠,他布满岁月沟壑的手,捧起一团普通的陶土,在转盘上赋予它生命,千度窑火的淬炼,让泥坯完成华丽的蜕变,最终成为案几上一只朴素的花瓶,它的纹路或许不够完美,釉色或许不够均匀,却因承载了匠人的呼吸与温度,拒绝成为流水线上冰冷的复制品,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那年夏天,我在旧书摊淘到一本泛黄的《沈从文文集》,扉页上,前人的批注被岁月晕染得有些模糊,但“用一枝笔,为湘西的山水立传”那几个字,却依然力透纸背,掷地有声,沈从文先生在动荡的年代里拒绝平庸,不是投身时代的洪流成为弄潮儿,而是将目光温柔地投向沱江的晨雾、吊脚楼的炊烟,用最质朴的文字,为那些被遗忘的生命立下不朽的碑文,他说:“我思即在面前,不管当前得失。”这种对内心的绝对忠诚,恰是对平庸最彻底、也最优雅的背离。

2011江苏高考作文,2011江苏高考作文题

拒绝平庸,往往需要一点“不合时宜”的勇气,我的同桌小林,总在晚自习的灯光下,悄悄翻开他的速写本,本子里塞满了校园里四季变换的梧桐、操场边慵懒的流浪猫,还有数学老师推眼镜的瞬间,我们曾笑他不务正业,他却认真地指着画里某道光影说:“这些线条里,藏着公式算不出的东西。”后来,他如愿考上了美院,毕业展上,那幅《十七岁的课桌》前人头攒动,画中铅笔的痕迹里,分明藏着我们共同啃过的面包屑、揉皱的草稿纸,还有青春里最笨拙也最执着的坚持,原来,平庸的枷锁,常常是我们亲手为自己套上的;而拒绝打破它,不过是害怕与众不同罢了。

时间的褶皱里,还藏着许多被我们忽略的答案,就像外婆纳的鞋底,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看似重复的针脚里,却藏着“慢工出细活”的古老智慧,在这个被“效率至上”裹挟的时代,我们总被催促着向前奔跑,却忘了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花,听听窗外的雨声,感受风拂过脸颊的温柔,拒绝平庸,或许正是拒绝被“更快、更高、更强”的单一口号绑架,而是允许自己像一棵树,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深刻的年轮。

多年后再回望2011年的那个夏天,我忽然彻悟:所谓拒绝平庸,并非要活成别人眼中的传奇,而是在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子里,为自己保留一份对世界永不褪色的热忱与好奇,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即使在无人欣赏的暗室里,依然拼尽全力朝着阳光绽放。

时间会抚平许多褶皱,但那些用心血和热爱刻下的印记,终将成为生命里最珍贵的纹理,它们或许不够耀眼,却足够独特,足够证明:我们曾热烈地活过,勇敢地拒绝过平庸,也最终,在时间的褶皱里,拥抱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2024
« 上一篇 8小时前
2017河北语文高考答案,2017河北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下一篇 » 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