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广西高考2017语文答案,广西高考2017语文答案解析

教育 1个月前 (08-08) 925

广西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全解析与备考启示

试题结构与命题特点分析

2017年广西高考语文试卷延续全国卷命题思路,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试卷总分为150分,题型设置包含古诗文默写(8分)、语言文字运用(15分)、现代文阅读(60分)、作文(40分)四大板块,其中现代文阅读采用"一精一选"模式,即必考1篇非连续性文本和1篇文学类文本,选考1篇实用类文本,这种结构既保证知识覆盖面,又体现选拔功能。

从命题趋势看,语文学科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如作文题《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二是思辨性阅读材料占比提升,尤其是议论文阅读材料涉及社会热点问题;三是实践性任务设计增强,现代文阅读中新增"信息整合""观点提炼"等具体要求,这些变化要求考生在备考中加强跨学科整合能力培养。

各题型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古诗文默写(8分)

  1. 必默写部分:共6分,涵盖《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经典篇目,2017年重点考查《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完整句式,以及《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的特定语境表达。
  2. 选默写部分:共2分,涉及《诗经·关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等作品,评分标准强调"字正腔圆、节奏准确",对通假字、异读字要求严格,如"戍"应读chù而非shù。

(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词语运用(5分):重点考查成语活用和语境适配,例如第21题"春风和煦的阳光"要求辨析"和煦"与"明媚"的细微差异,正确答案为"和煦"更符合书面语体特征。
  2. 病句修改(5分):典型错误类型包括成分残缺(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应改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关联词误用("不仅...改为"不仅...还")、逻辑混乱。
  3. 仿写(5分):要求仿照《劝学》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句式结构,结合"工匠精神"展开,评分标准中"结构对应、内容切题、语言凝练"占比各为40%、30%、30%。

(三)现代文阅读(60分)

  1. 非连续性文本(25分):

    • 材料类型:包含政府工作报告、科普文章、经济数据图表等多元载体。
    • 能力要求:重点考查信息整合(如2017年图表题要求计算GDP增长率)、观点提炼(如归纳"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逻辑推理(如分析"三次产业占比变化趋势")。
    • 典型失分点:数据误读(将"2016年占比38%"与"2017年占比35%"混淆)、过度引申(脱离材料谈"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2. 文学类文本(25分):

    • 题材分布:2017年重点考查历史题材小说(如《白鹿原》节选),要求理解"白鹿精神"的象征意义。
    • 阅读策略:需掌握"人物关系图谱绘制""场景意象分析""叙事视角辨析"等技巧,例如对"朱先生书房"场景的分析,需联系"白鹿"意象的反复出现。
  3. 实用类文本(10分):

    • 考查类型:主要涉及说明文和议论文,重点训练"论点定位""论据匹配""论证逻辑"能力。
    • 典型题目:如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振兴措施",需结合材料中"非遗保护""古村落活化"等具体案例。

(四)作文(40分)

  1. 试题解析:《科技与人文的对话》

    • 命题意图:考查辩证思维与价值判断能力,引导考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坚守"。
    • 优秀作文特征:结构上采用"历史回溯-现实观察-未来展望"三段式;内容上既有《庄子》"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的引用,又结合AlphaGo案例;语言风格追求"理趣与文采兼备"。
  2. 常见问题:

    • 立意偏颇:将"科技与人文对立"作为核心论点(扣20分)
    • 论据单一:仅引用《论语》《科技日报》等有限材料(扣15分)
    • 结构松散:未体现"对话"的互动性(扣10分)

典型争议题与评分标准说明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5题)要求分析"田小娥死亡场景的象征意义",部分考生从"女性觉醒"角度解读,认为象征"封建礼教压迫";另有考生结合"白鹿"意象,解读为"人性善恶的具象化",评分标准中,两种解读均给予15分(满分20),但要求必须结合文本细节(如"血溅白鹿"场景描写)。

(二)作文评分争议 某篇以"科技如镜"为题的议论文,因未明确回应"对话"命题,被扣8分,阅卷组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需体现双向互动,单纯强调科技价值或人文价值均不符合题意。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路径

(一)知识体系构建

  1. 古诗文积累:建立"核心篇目+延伸拓展"体系,如《诗经》重点掌握15首高频篇目,同时拓展《楚辞》选段。
  2. 术语库建设:整理"信息整合""论证有效性分析"等12类阅读术语,配套训练模板(如"数据提取三步法":定位→提取→标注)。

(二)阅读能力强化

  1. 限时训练:非连文本每篇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文学类文本实行"三遍阅读法"(首遍速读抓主旨,二遍精读析细节,三遍回读验逻辑)。
  2. 社会热点追踪:建立"科技人文"主题语料库,收录《人工智能伦理白皮书》《文化数字化战略》等权威文件。

(三)写作能力突破

  1. 结构创新:掌握"四维立体式"作文框架(时间轴+空间轴+逻辑轴+情感轴)。
  2. 语言打磨:建立"三色标注法"(红色标注论点,蓝色标注论据,绿色标注过渡句),确保每段不超过200字
爸我高考530分,爸我考了530分,看完都哭了!
« 上一篇 1个月前 (08-08)
高考限行2017年,2021年高考限行
下一篇 » 1个月前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