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o17江苏高考数学,江苏高考数学17年

教育 2个月前 (08-07) 1050

2017江苏高考数学命题解析与备考启示:稳中求变的创新之路

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延续"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在保持命题风格连贯性的同时,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知识结构重组、能力考查深化、情境创新尝试,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选择题12题(60分)、填空题4题(20分)、解答题6题(70分),题型结构与2016年基本保持一致。

(一)基础能力考查 基础题占比达65%(97分),主要分布在选择题前8题(48分)、填空题前2题(10分)及解答题前两小问(28分),重点考查集合、复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传统主干知识,其中立体几何新增"截面体"考查方式,复数运算出现新颖的几何意义分析。

(二)综合能力提升 中档题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5区间,集中在导数压轴题(第16题)和解析几何综合题(第18题),导数题突破常规单调性分析,引入参数讨论与极值点偏移,要求考生具备动态思维;解析几何题创新性地将椭圆与直线综合,新增离心率参数,强化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的结合。

(三)创新题型探索 试卷首次引入"阅读理解型"应用题(第15题),以2016年全球粮食产量数据为背景,要求建立分段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数据建模+函数应用"的考查方式,体现了新高考改革方向,对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数学建模素养提出新要求。

重点题型深度解析 (一)导数专题突破(第16题) 设函数f(x)=ln(1+sinx)+x²-2x,求其单调区间及极值点。

命题特点:

  1. 函数结构复合化:自然对数与三角函数、多项式函数的有机组合
  2. 极值类型多元化:既考查驻点处的极值,也涉及不可导点的极值判断
  3. 计算复杂度分层:f'(x)=tanx+x-2,需分情况讨论tanx的单调性

解题策略:

  1. 利用三角恒等式tanx=sinx/cosx进行通分处理
  2. 将f'(x)转化为分式形式[(sinx-2cosx)+xsinx]/cosx
  3. 通过画图法确定tanx与x-2的交点数量
  4. 结合函数图像特征,判断f(x)在[0,2π]内的极值分布

(二)解析几何创新题(第18题) 已知椭圆C: x²/4+(y-√3)²/3=1,过原点P作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求|PA|·|PB|的最大值。

命题突破:

  1. 参数设置创新:将椭圆中心上移,突破标准位置思维定式
  2. 量纲转换巧妙:将弦长问题转化为幂定理应用
  3. 极值求解多维:既可用几何法(极线方程),也可用代数法(韦达定理)

解题路径:

  1. 参数方程法:设l:y=kx,代入椭圆方程得4x²+3(kx-√3)²=12
  2. 运用韦达定理:x₁+x₂=-3k²/(4+3k²),x₁x₂=-3√3/(4+3k²)
  3. |PA|·|PB|=|x₁x₂|(1+k²)=3√3(1+k²)/(4+3k²)
  4. 通过换元法t=1+k²,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求解

(三)新增应用题型(第15题) 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2016年度报告,某国粮食年产量为W(t)=0.2t²-4t+18(t为年份,2016年t=0),粮食消费量Q(t)=0.1t²+2t+7,若粮食储备量S(t)满足S(t)=∫₀ᵗ (W(τ)-Q(τ))dτ,问该国从2016年起,第几年会出现粮食短缺?

解题关键:

  1. 建立正确的积分模型:S(t)=∫₀ᵗ (0.1τ²-6τ+11)dτ
  2. 计算定积分得S(t)=0.0333t³-3t²+11t
  3. 列不等式S(t)<0,解得t≈31.2年
  4. 结合实际意义,判断第32年(2048年)首次出现短缺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一)命题方向预测

  1. 知识整合深化:继续推进"一核四层"考试大纲改革,重点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2. 思维能力升级:强化数学建模能力,预计在几何证明题中增加参数讨论
  3. 技术融合创新:可能引入图形计算器辅助解题,要求考生掌握CAS操作技巧

(二)备考实施建议

  1. 构建知识网络:采用思维导图梳理23个核心考点,建立知识间的拓扑关系
  2. 实战模拟训练:每周完成3套跨年真题(2014-2016),重点分析错题归因
  3. 思维专项突破:
    • 几何证明:掌握"几何直觉→动态建模→代数验证"三步法
    • 极值问题:建立"导数分析→函数图像→参数讨论"解题框架
  4. 建模能力培养:每月完成2个真实数据建模项目,如疫情传播预测、交通流量分析

(三)常见误区警示

  1. 解析几何中忽视离心率范围(0<e<1),导致参数讨论遗漏
  2. 复数运算混淆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错误使用模长性质
  3. 阅读理解题中模型建立不准确,如将连续函数与离散模型混用
  4. 时间分配失衡,解答题平均耗时超过45分钟,导致最后大题仓促完成

典型例题精讲 (例1)(2017年江苏卷第7题) 已知复数z₁=1+ai,z₂=1+bi,其中a,b∈R,若|z₁|²-|z₂|²=2,且|z₁-z₂|=2√2,求a+b的取值范围。

解题思路:

  1. 建立方程组: |z₁|²=1+a²,|z₂|²=1+b² |z₁-z₂|=|(a-b)i|=|a-b|=2√2
  2. 化简得: a²-b²=2 → (a-b)(a+b)=2 结合|a-b|=2√2,得a+b=±1/√2
  3. 联立解得: 当a-b=2√2时,a+b=1/√2,解得a=(2√2+1/√2)/2,b=(1/√2-2√2)/2 当a-b=-2√2时,a+b=-1/√2,类似求解

(例2)(2017年江苏卷第22题) 在△ABC中,AB=AC=2,BC=2√2,D为BC中点,E为AD延长线上的动点,当S△BDE最小时,求cos∠BED的值。

解题突破:

  1. 建立坐标系:B(-√2,0),C(√2,0),A(0,√2),D(0,0)
  2. 设E(0,t),t>√2,则BDE面积S=1/2BD|y_E|=1/2*
2017年高考数学卷二,2017年数学高考卷二卷
« 上一篇 2个月前 (08-07)
初中毕业能参加高考吗,初中毕业能参加高考吗社会考生
下一篇 » 2个月前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