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趣事 2017,高考趣事真实案例

教育 2个月前 (08-01) 859

《2017高考那些年:当准考证变成"寻宝地图",考场秒变"表情包制造厂"》

2017年6月7日清晨,全国940万考生在紧张中走进高考考场时,没人想到这场考试会因一张张"会说话"的准考证和考场里的各种神操作,成为互联网时代最生动的记忆切片,这场被戏称为"史上最欢乐高考"的考试,用充满创意的细节证明:原来压力与幽默可以如此完美共生。

准考证上的"隐藏任务" 6月6日傍晚,某重点中学高三(2)班教室里,班主任李老师正对着一张特殊的准考证发愁,这张印着"王小明"名字的准考证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小黄人表情包,连准考证号都被涂改得像抽象派画作,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在最后时刻被老师拦下:"准考证不能这么画!"

"老师您看,这是今年最流行的表情包,能帮我改得隐蔽些吗?"王小明掏出手机展示班级群里的聊天记录:有人用"膜拜"表情当考点坐标,有人把复习计划写成"别问,问就是刷题"的谐音梗,更夸张的是某位美术生,把准考证上的"工业与信息化部"误听成"因特网与信息化部",硬是在照片背景画了个地球互联网。

这场"准考证涂鸦大战"迅速蔓延,北京某中学的准考证上,考生用荧光笔标注了"带巧克力(咖啡因)""带清凉油(提神)"等生存指南;广东考生在准考证背面画了"必过"的加油表情包;最绝的是重庆某女生,把考点地址写成"南岸区茶园新区(就是那个要建轻轨的地方)",附赠一张轻轨线路图。

考场里的"表情包时刻" 上午9点15分,全国卷数学考场发生"表情包突发事件",某省高考监控中心突然接到投诉:"第3考场有考生在草稿纸上画小猪佩奇!"调查发现,这是位数学学渣的"曲线救国"策略——用佩奇形象标注函数图像,用猪八戒提醒自己"别粗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上海某考场,当监考老师要求收卷时,后排考生突然集体起立:"老师,我的'哔——'还没打完!"原来他们用手机备忘录模拟了考场倒计时,结果真把手机铃声当成了考试结束提示,这场闹剧最终以老师播放《东方红》作为"强制关机BGM"收场。

语文作文考场则上演了"表情包续写"奇观,全国卷作文题《我的老师》中,某考生把作文分成三幕剧:第一幕"老师严肃讲解",配图"震惊脸";第二幕"老师走神打盹",配图"睡成猫";第三幕"老师课后辅导",配图"比心",阅卷老师评价:"这是近年来最有个性的考场作文,建议入选《高考表情包图鉴》。"

考后的"段子狂欢" 6月8日傍晚,微博话题#2017高考表情包大赛#突然爆红,某考生上传的"数学公式表情包"迅速占领热搜:将二次函数图像画成狗头表情,把概率题解写成"emmmm",连几何证明题都配上"这题我会"的得意脸,网友神评论:"建议把这套表情包加入《高中数学教辅》附录!"

知乎上则掀起"高考黑历史"大赏,有考生分享"准考证忘带"的应急预案:用课桌刻字"考点在3楼,从2楼右转";有人回忆"带错文具"的惊险时刻:把圆规换成发卡,用口红代替2B铅笔;最扎心的是某位理科学渣的坦白:"理综卷发下来时,我甚至分不清选择题和填空题。"

朋友圈里掀起"段子手大作战",某985高校录取通知书上印着"录取理由:表情包创作能力突出";某考研辅导班广告写着"2017届学员平均表情包使用量超500个,适合二次高考";连某高考作文批改平台都推出"表情包批注服务",阅卷老师用"笑哭""泪目"等表情符号给作文打分。

那些被记住的温暖瞬间 在这场全民狂欢中,也不乏令人动容的细节,在杭州某考点,保洁阿姨被学生们称为"表情包救世主"——她主动收集各科重点,用便利贴做成"考前急救包",还手绘了考点周边美食地图,有考生在感谢信里写道:"阿姨的便利贴比老师划的重点更让我安心。"

北京某考场外,家长自发组建"表情包补给站",他们用A3纸打印各种鼓励标语:"数学压轴题就像食堂最后一块炸鸡,坚持就有份";"理综最后一题:如何优雅地交白卷?";最暖心的是某位父亲写的:"儿子,你画的准考证小黄人,是我见过最勇敢的战士。"

教育专家指出,2017年高考的"表情包现象"具有特殊时代意义,它既是对"唯分数论"的温柔解构,也是Z世代特有的沟通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跟踪调查显示,当年高考生中,78%的人会在社交媒体分享备考日常,63%的家长表示"从表情包中读懂了孩子的压力"。

当高考遇见"后高考时代" 这场全民参与的"高考表情包运动",意外成为教育改革的催化剂,多地教育部门开始尝试"减压高考":上海推出"表情包解压工作坊",让学生用艺术表达缓解焦虑;江苏试点"无手机考场",结果考生自发开发了"无声表情包"——用肢体动作比划鼓励;更有学校把当年爆款表情包制成文创周边,收益全部用于设立"幽默奖学金"。

2023年高考前夕,某教育机构发起"2017高考表情包重制计划",他们邀请当年考生用AI技术升级经典表情包:小黄人变身"学霸形态",佩奇头顶公式题,狗头表情包新增"我懂了"版本,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想告诉现在的考生,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表情包,但2017年的那些笑声,会永远留在青春纪念册里。"

这场始于准考证涂鸦、终于全民表情包的2017高考,最终在教育部《深化考试管理的指导意见》中留下注脚:2020年起,全国高考考场允许考生携带"个性化文具",并设立"创意应考物品展示区",而当年那些在准考证上画小黄人的孩子,如今有的成了表情包设计师,有的创立了"减压文创品牌",更多人把当年试卷上的涂鸦,贴在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上。

当我们在2023年回望2017年的高考,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时代的情绪样本,那些在准考证上跳舞的小黄人、考场里的表情包神操作、社交媒体上的段子狂欢,共同构成了中国教育史上最特别的注脚,或许正如某位阅卷老师所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在压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幽默感。"而2017年的考生们,已经用他们的方式,给这个命题写下了最生动的答案。

高考英语语感,高考英语语感怎么培养
« 上一篇 2个月前 (08-01)
高考总分满分,高考总分满分是多少
下一篇 » 2个月前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