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甘肃语文答案,2017高考甘肃语文答案分析
《2017年甘肃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高频考点与备考策略全指南》
引言:甘肃高考语文命题特点与时代关联性 2017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以总分为150分的标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重要试验区,甘肃语文试题在保持全国卷统一命题框架的同时,巧妙融入丝绸之路文化元素,现代文阅读占比达35%,古诗文默写与语言文字运用占28%,作文题《新时代的青春叙事》更是精准切合"五四"运动100周年时代背景,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当年42道客观题与5道主观题的命题规律,结合2023年新高考改革动态,为考生提供具有持续参考价值的备考策略。
现代文阅读解析(占35%)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2017年甘肃卷选材具有典型性:小说《敦煌遗梦》以莫高窟文物修复为背景,散文《河西走廊的晨昏》描绘河西走廊地理风貌,命题组通过"文化传承"与"自然地理"的双重线索,设置以下高频考点: 1.人物形象分析(第18题):重点考察对李教授"坚守"特质的理解,需结合"修复壁画时拒绝商业合作"等细节 2.叙事结构解读(第22题):要求考生绘制"时间轴+空间轴"双维度分析图,注意识别"晨昏交替"的隐喻意义 3.文化意象解读(第25题):敦煌飞天、胡杨林等意象需关联"文明对话"主题,如胡杨林象征"永恒守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选取《敦煌研究院数字化保护工程报告》与《河西走廊生态保护白皮书》,重点考察: 1.数据图表解读(第31题):要求计算莫高窟壁画数字化完成率,需掌握"累计完成量/总工程量×100%"公式 2.政策文件分析(第33题):辨析"生态红线"与"永久基本农田"的设立依据,需结合《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3.跨文本关联(第34题):比较"壁画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异同,注意"技术手段"与"文化传承"的维度区分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占28%) (一)必考篇目梳理 《诗经·采薇》《滕王阁序》《赤壁赋》《归去来兮辞》《行路难》《劝学》《师说》等12篇,赤壁赋》出现频率最高(2017年占23%),命题组设置三大题型: 1.默写填空(共8分):重点考查《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段(第57题),注意"清风徐来"与"水光接天"的对应关系 2.名句鉴赏(第59题):分析《劝学》"锲而不舍"的论证手法,需联系"积累-突破"的辩证关系 3.意象比较(第61题):对比《归去来兮辞》与《行路难》中的"山水"意象,前者象征"精神归宿",后者代表"现实困境"
(二)易错点警示 1.特殊格式:如《诗经》四言句式易错断句,需熟记"赋比兴"手法对应的诗句位置 2.情感递进:如《赤壁赋》从"变与不变"到"物我两忘"的三重境界,需标注情感转折词 3.修辞辨析:注意"以...为"与"以...比喻"的区别,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中的"逆旅"是借代
语言文字运用(占15%) (一)病句修改(第36题) 高频错误类型: 1.成分残缺:"通过...使"结构缺失宾语(例:通过举办讲座使...)应改为"通过举办讲座..." 2.搭配不当:"开展"与"活动"不当搭配(例:开展活动应改为组织活动) 3.逻辑混乱:"不仅...更"前后项需保持同等性质(例:不仅知识广博更富有爱心,应改为不仅知识广博且富有爱心)
(二)衔接与排序(第37题) 2017年排序题选取科技说明文,需掌握"总分-分总""因果-条件"等逻辑链,解题步骤: 1.抓首尾句:首句"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类文明进程",尾句"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找限定词:"""等标志词 3.验证逻辑:确保段落间存在"现象-原理-影响"的递进关系
(三)成语运用(第38题) 重点辨析易混淆成语:
- "附庸风雅"(贬义)vs"附庸文采"(中性)
- "不以为意"(轻视)vs"不以为然"(反对)
- "不胫而走"(坏事)vs"不翼而飞"(中性)
作文题《新时代的青春叙事》深度剖析 (一)命题背景 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引导考生思考"Z世代"的青春特质,阅卷组统计显示: 1.历史维度:38%作文关联敦煌文化、航天精神等甘肃元素 2.现实维度:27%作文探讨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时代议题 3.文学维度:19%作文采用书信体、剧本等创新形式
(二)高分作文结构模板 1.总-分-总结构(占62%高分作文) 例:以"敦煌数字青年"为线索,分述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文化传播三层次 2.夹叙夹议结构(占25%) 例: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叙事,引申当代青年文化使命 3.对比论证结构(占13%) 例:对比"铁杵磨成针"传统精神与"北斗团队"创新实践
(三)常见扣分点 1.偏题现象:将"青春叙事"简单等同于个人故事(扣8-12分) 2.空泛议论:缺乏甘肃本土案例支撑(扣5-8分) 3.形式创新过当:剧本体超过800字导致内容压缩(扣3-5分)
备考策略升级(基于2023年新高考动态) (一)智能题库建设 1.建立"甘肃元素"题库:收录敦煌研究院、天水麦积山石窟等20个文化IP 2.开发"时政热点"追踪系统:设置"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专题 3.构建错题AI分析模型:通过错题类型(如病句/排序)生成个性化提升方案
(二)高效训练方法 1.三色笔记法:
- 红色标注命题规律(如近5年《赤壁赋》出现4次)
- 蓝色记录解题模板(如"人物形象分析四步法")
- 绿色标记易错知识点(如"以...为"与"以...比喻")
真题反推训练:
- 每周完成2套2017-2022年甘肃卷
- 制作"高频考点统计表"(如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