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新课标2理综,2017年新课标高考理综

教育 2个月前 (07-29) 957

《2017年高考新课标2理综试题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新课标2理综考试概述 2017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物理、化学、生物)作为新课标实施后的第三年考试,首次实现了全国统一命题,本套试卷以"考查核心素养,服务人才培养"为宗旨,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模块,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全国平均分值为214.3分,较2016年下降2.5分,但有效分(≥150分)比例提升至12.3%,反映出试题在区分度上的优化。

在命题理念上,本套试卷突出三大转变:

  1. 知识结构化: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建立"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环境"的立体知识网络
  2. 能力显性化:将科学探究、实验设计、计算建模等核心素养转化为可量化的考查指标
  3. 评价多元化:引入开放性试题(如第28题实验方案设计),占比达12.6%

试卷结构呈现"稳中有变"特点:

  • 物理模块(110分):力学(28%)、电磁学(42%)、热学(12%)、光学(12%)、原子物理(6%)
  • 化学模块(100分):结构化学(18%)、反应原理(25%)、有机化学(22%)、实验化学(20%)、化学与生活(15%)
  • 生物模块(90分):分子与细胞(28%)、遗传与进化(25%)、稳态调节(20%)、生态学(15%)、实验探究(12%)

命题趋势与核心考点解析 (一)物理学科(110分)

力学部分(30分)

  • 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综合应用(第17题)
  • 动量守恒定律的创新情境(第19题)
  • 连接体问题中的能量转化(第21题)

电磁学部分(46分)

  • 交变电路与电磁感应的交叉命题(第23题)
  • 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多情景分析(第25题)
  • 传感器技术的实际应用(第27题)

新增考点分析

  • 原子物理首次出现量子隧穿效应的简答题(第31题)
  • 相对论基础知识的渗透(第30题)

(二)化学学科(100分)

结构化学(18分)

  • 分子轨道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第8题)
  • 材料科学中的晶体结构分析(第10题)

反应原理(25分)

  • 多相催化反应的机理探究(第14题)
  • 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设计(第16题)

实验化学(20分)

  • 药品分析的HPLC图谱解读(第21题)
  • 工业流程图的逆向设计(第23题)

(三)生物学科(90分)

分子与细胞(25分)

  • 核酸互作机制的双向调节(第4题)
  • 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第7题)

遗传与进化(23分)

  • 数量遗传学的家系分析(第12题)
  • 濒危物种保护策略的遗传学依据(第15题)

实验探究(12分)

  • 植物抗逆性生理机制的系列实验(第28题)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物理学科(以第28题为例)某研究团队发现,在特定湿度条件下,某种新型纳米材料(材料A)的导电性能随湿度变化呈现非线性关系,已知材料A由金属纳米颗粒(直径3nm)和导电高分子链(分子式M-nX)构成,其导电机制可能涉及:

(1)请分析纳米颗粒与高分子链的相互作用类型(3分) (2)若实验测得材料A的湿度响应电导率曲线(图1),请说明曲线中三个特征区间的物理意义(4分) (3)若要验证纳米颗粒表面电荷对导电性的影响,应设计怎样的对照实验(3分)

解题策略:

  1. 物质科学交叉:融合材料科学(纳米技术)与物理化学(导电机制)
  2. 能力考查维度: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建模能力(曲线分析)、信息提取
  3. 答题规范要点:
    • 相互作用类型:范德华力、氢键、π-π堆积
    • 曲线特征区:湿度阈值(临界湿度)、线性响应区、饱和导电区
    • 对照实验设计:设置不同表面电荷状态(阳离子/阴离子修饰)的纳米材料组

(二)化学学科(以第21题为例)某药厂生产阿司匹林时,采用乙酸酐-浓硫酸酯化法,副产物包括乙酸、乙酰水杨酸和硫酸氢乙酰,某批次产品经检测发现含微量未反应的乙酰水杨酸(C9H8O4),需进行纯化:

(1)简述纯化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化学原理(3分) (2)若采用重结晶法,需选择哪种溶剂系统?说明选择依据(4分) (3)若用活性炭脱色,需控制哪些反应条件?(3分)

解题要点:

  1. 工艺流程优化:分离提纯中的相变(结晶)、吸附、过滤等单元操作
  2. 溶剂选择标准:极性匹配(溶解度差异)、沸点适宜(操作温度)、成本可控
  3. 活性炭应用:脱色机制(吸附发色基团)、再生条件(温度、浓度、时间)

(三)生物学科(以第15题为例)某濒危植物(物种X)的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经研究发现其遗传多样性降低与花粉传播机制有关,已知物种X为雌雄同株,雌花具5枚离生雌蕊,雄花具4轮雄蕊(每轮5枚),果实为蒴果。

(1)推测物种X的花粉传播方式(2分) (2)若实验发现雄蕊数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试分析可能的影响机制(4分) (3)为提高物种X的遗传多样性,提出两项保护措施(各2分)

解题思路:

生态学

上海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上海高考英语口语考试时间
« 上一篇 2个月前 (07-29)
甘肃2017高考理综答案,甘肃2017高考理综答案及解析
下一篇 » 2个月前 (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