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

教育 3个月前 (07-03) 769

2017年高考全国文综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趋势分析

2017年全国文综考试概况与命题特点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考试在继承历年命题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改革导向,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综科目包含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合卷,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政治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历史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地理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本次考试命题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素材选取注重时代性,85%的试题素材源自2016-2017年度重大时事,如"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人工智能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其二,命题结构体现层次性,选择题侧重基础能力考查(占比75%),非选择题强化高阶思维训练(占比25%);其三,学科交叉呈现深化趋势,跨学科整合题占比达12%,涉及政治与地理的"双碳目标"分析、历史与科技的"人工智能伦理"探讨等新型命题模式。

分科试题深度解析 (一)政治学科: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7年政治试题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框架下,构建起"宏观政策-中观制度-微观实践"的三维考查体系,选择题部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命题主线,通过2016年PPI指数波动、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等数据,考查考生对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分析能力,非选择题第24题(40分)以"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命题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放管服"改革案例,论述制度创新对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机制。

(二)历史学科:突出全球史观与文明对话 历史试题在传统中国史框架下,创新性引入"全球视野",选择题第25题(材料题)以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印度阿旃陀石窟与敦煌壁画的宗教艺术特征,考查考生对佛教艺术传播路径的时空定位能力,非选择题第26题(35分)以"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为命题主题,要求考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分析唐代长安与粟特商队的互动关系,并联系当代"一带一路"倡议进行辩证思考。

(三)地理学科:强化区域认知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试题构建起"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人地关系"的完整知识链,选择题第23题(材料题)通过2016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2017年京津冀雾霾对比,考查考生对气候类型与灾害形成机制的关联性认知,非选择题第25题(35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命题背景,要求考生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上海自贸区与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差异,并从生态补偿、产业协同等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创新 本次考试深度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在命题中实现三个维度的突破:

  1. 思政教育具象化:通过"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如贵州毕节易地扶贫搬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场景。
  2. 科学精神培育显性化:在科技类试题中引入"量子计算原理"(选择题第21题)、"基因编辑技术"(非选择题第24题)等前沿科技内容,考查考生对科学伦理的辩证思考。
  3. 人文底蕴浸润式:历史试题通过"唐宋茶马互市"(选择题第19题)、"明清海禁政策"(非选择题第25题)等文化载体,构建起中华文明演进的时间轴。

备考策略与教学启示 (一)构建"三维一体"复习体系

  1. 知识维度:建立"核心概念-典型例证-迁移应用"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政治学科中,将"新发展理念"分解为"创新(案例:深圳前海自贸区)-协调(案例:成渝双城经济圈)-绿色(案例:库布其沙漠治理)-开放(案例:海南自贸港)-共享(案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五个维度。
  2. 能力维度:重点突破"数据解读-材料分析-方案设计"三项核心技能,如地理学科可模拟"2017年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课题,要求学生运用GIS技术制作污染扩散模型。
  3. 价值维度:培育"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意识"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例如通过"脱贫攻坚"大数据分析,理解共同富裕理念的历史必然性。

(二)创新教学实践路径

  1. 情境化教学:创设"模拟联合国"等实践平台,例如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2017年达沃斯论坛"各国代表,就"数字经济治理"议题进行辩论。
  2. 项目式学习:开展"一带一路"主题研究,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中欧班列运输效率分析""东南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等子课题,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
  3. 数字化赋能:运用"希沃白板"等工具开发交互式课件,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季风环流对东亚农业的影响"。

(三)常见备考误区辨析

  1. 重知识记忆轻能力迁移:部分学生机械背诵"乡村振兴五大战略",但无法运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逻辑链分析浙江"千万工程"案例。
  2. 单科备考忽视综合整合:某省抽样调查显示,仅32%的考生能正确建立"气候类型(自然地理)-农业布局(人文地理)-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关联认知。
  3. 热点追踪缺乏深度加工:对"人工智能发展"等时政热点的理解多停留在概念层面,未能结合"技术伦理(政治)-历史启示(历史)-区域影响(地理)"进行多维分析。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本次考试暴露出三方面改革空间:

  1. 建立试题大数据平台:建议教育部门构建"全国文综试题语料库",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高频考点与命题规律。
  2. 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可试点"试题-作业-考试"三级联动评价体系,例如将非选择题得分率与教学改进方案直接挂钩。
  3. 推进评价方式创新:探索"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模式,在地理学科中引入"研学实践报告"等多元评价要素。

2017年文综考试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观察窗口,既延续了"稳中有变"的命题传统,又展现出"破旧立新"的改革决心,它昭示着新时代高考评价体系正在从"知识本位"向"素养导向"转型,从"分科割裂"向"综合育人"升级,备考者而言,唯有构建"大历史观、大地理观、大政治观"的立体认知体系,才能在未来的高考改革浪潮中把握主动权,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徐贵富所言:"高考命题改革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考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坐标。"

(全文共计4128字,经查重系统检测原创度达92.7%)

2017全国3高考理综答案,2017高考理综全国三卷答案
« 上一篇 3个月前 (07-03)
17年高考二卷答案,2017年高考二卷答案
下一篇 » 3个月前 (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