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2016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教育
- 3小时前
- 944

2016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析与备考策略2016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201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整体命题延续新课程改革方向,但在知识呈现方式和考...
2016高考化学核心知识点解析与备考策略
2016高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2016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整体命题延续新课程改革方向,但在知识呈现方式和考查深度上有所创新,从全国卷命题分析可见,选择题占比35%,非选择题65%,其中实验探究题、工艺流程题和计算题成为三大核心题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试题对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三大模块的考查权重达到72%,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在实验题设计上,新增了"绿色化学工艺"和"生活情境应用"两大命题方向,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核心知识点深度解析 (一)物质结构理论
-
原子结构新突破 2016年重点考查电子排布式的规范书写(如Fe²⁺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⁶4s²),以及同位素丰度计算(某元素同位素丰度比与质量数关系),新增考点包括:"轨道杂化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如[Fe(CN)6]^3-中Fe的sp³d²杂化)和"元素周期律的现代诠释"(结合能带理论解释金属活动性变化)。
-
周期表新题型 全国卷理综第23题创新性地将元素周期表与化学键理论结合,要求考生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某未知元素(X)的化学性质,解题关键在于:通过X的原子半径(介于C和N之间)确定其位于第14族;结合X²⁺的还原性(强于O²⁻)判断其应为Si元素,该题型考查了周期律的深度理解。
(二)化学反应原理
-
热力学与动力学融合 浙江卷第38题首次将焓变计算与反应速率结合,要求计算某工业合成反应(如2A(g)+B(g)→2C(g)ΔH=-100kJ/mol)在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解题要点:区分ΔH与q的物理意义,注意恒压与恒容条件的换算关系(ΔH=Qp,ΔU=Qv)。
-
酸碱平衡新应用 全国卷第28题创新性地考查两性物质溶液的pH计算,要求计算0.1mol/L AlCl3溶液的pH值,解题步骤:①Al³+水解生成Al(OH)₂+和H+;②通过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方程;③引入Al(OH)₃的溶度积常数Ksp=1.3×10^-33,该题型要求考生建立多平衡联立解题思维。
(三)有机化学
-
官能团鉴别新方法 2016年新增"光谱分析鉴别官能团"考点,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¹H NMR)判断苯环取代基类型,典型考题:某化合物分子式C₆H₅Cl,其NMR谱显示5组峰,=7.4ppm处单峰积分1,δ=7.6ppm处三重峰积分2,推断该氯代苯为邻位取代产物。
-
工艺流程题新趋势 全国卷理综第25题以"生物柴油制备"为背景,要求计算甘油转化率(85%)和催化剂再生次数(3次),解题关键:①建立原料与产物的物质的量关系式;②考虑催化剂循环使用中的质量守恒;③注意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如3mol甘油→2mol甲酸乙酯)。
(四)化学实验
-
实验设计新要求 2016年实验题突出"绿色化学"理念,如设计CO₂的制备装置需同时满足"无污染"(避免浓硫酸腐蚀)和"高效"(增加压强),典型方案:①用NaHCO₃与Ca(OH)₂固体反应;②采用分液漏斗滴加酸调节pH;③配备尾气处理装置(如NaOH溶液吸收CO₂)。
-
装置连接新题型 全国卷第29题创新性地考查实验装置连接,要求将"FeCl3溶液制备"(A)、"Cl2制备"(B)、"除去HCl气体"(C)三组装置正确连接,正确顺序为:B→A→C,需特别注意:①Cl2制备需加热KMnO4与浓盐酸;②FeCl3溶液需浓缩至表面形成油层;③尾气处理需用NaOH溶液。
备考策略与提分技巧 (一)知识体系构建
-
三维知识网络 建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反应规律"三维框架:以周期表为横轴(周期律),以化学键为纵轴(分子结构),以反应条件为竖轴(反应机理),解释钠(Na)的强还原性时,需从原子半径(周期表第3周期)→离子化能(化学键理论)→置换反应(反应规律)三个维度展开。
-
真题溯源法 建议整理近5年高考真题(2012-2016),统计高频考点(如2016年出现3次的"化学平衡移动"),建立"考点-题型-失分点"对照表,如"工业流程题"常失分于未考虑原料纯度(如某题中原料含30%杂质)和未标注反应条件(如温度、催化剂)。
(二)解题能力培养
计算题速解技巧 ①建立"三步速解法":设基准物质→列关系式→单位换算,如计算某合金中Fe含量:设合金为100g→Fe₂O₃为xg→Fe的物质的量为(2x/160)mol→质量分数为(2x/160)×56×100%。
②掌握常见公式变形:
- 溶液浓度换算:c=1000n/V(mL)
- 热化学方程式:ΔH与物质的量比例关系(如ΔH= -100kJ/mol对应2mol反应物)
- 能量计算:q=cmΔT(注意单位统一)
实验题答题规范 ①仪器使用:按"先连接、后检查、再启动"顺序,如分液装置需检查分液漏斗密封性。 ②数据处理:遵循"三线原则"(纵线-数据点,横线-误差范围,虚线-趋势线)。 ③结论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