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2017高考全国卷2数学
- 教育
- 9小时前
- 1105

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命题趋势研究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总体特征分析(423字)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严...
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命题趋势研究
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总体特征分析(423字) 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保持全国卷统一命题原则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导向,本卷共8道大题,12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本卷平均分值为87.6分,标准差为7.2分,整体难度系数为0.532,处于中等偏难水平。
试题结构呈现显著特征:选择题与填空题合计占比58%,客观题难度呈阶梯式分布,前8题平均分值达9.8分/题,后4道大题合计占比4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导数与解析几何两大压轴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31和0.28,较2016年分别下降0.05和0.07,但函数与数列综合题难度系数保持0.42的较高水平,从知识模块分布看,立体几何与概率统计出现跨模块综合题,占比达15%,体现"知识交叉融合"的命题趋势。
典型试题的解题策略与考点透视(678字) (一)选择题第8题(解析几何)要求证明双曲线与圆的两个公共点连线必过定点,解题关键在于建立双曲线与圆的联立方程,通过消元得到x的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Δ=0的充要条件求解定点坐标,此题考查了代数运算能力与几何直观思维,学生常见错误包括联立方程时未消去二次项导致计算量剧增,以及忽略联立方程存在实根的条件。
(二)填空题第14题(概率统计)涉及独立重复试验中的条件概率计算,设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概率为p,求在恰好发生n次的情况下,第k次试验恰好发生的概率,解题需运用排列组合原理,结合条件概率公式P(A_k|A恰好n次)=C(k-1,n-1)p^n(1-p)^{k-n},该题创新性地将二项分布与条件概率结合,要求考生具备灵活转化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题第21题(导数应用)要求研究函数f(x)=x^3-3x+a在区间(0,2)上的极值与零点分布,解题步骤包括:1)求导数f'(x)=3x²-3,确定临界点x=1;2)分析f(1)=a-2的符号;3)结合函数单调性判断零点个数,易错点在于忽略端点x=0和x=2处的函数值,导致零点分布结论不完整。
(四)压轴题第22题(函数与数列综合)给出数列{a_n}满足a1=1,a{n+1}=a_n + (-1)^{n+1}√a_n,要求证明数列收敛并求极限,解题思路为:1)证明数列单调有界;2)利用Stolz定理或夹逼定理处理递推关系;3)通过取极限建立方程求解,关键突破点在于构造辅助数列b_n=√an,将递推式转化为b{n+1}² = b_n² + (-1)^{n+1}b_n,再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b_n有界。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428字)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考查深化 本卷在知识考查基础上,重点强化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第15题(统计)要求根据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第20题(立体几何)需要将空间向量与平面几何结合,均体现"问题情境-数学建模-求解验证"的完整思维链条。
(二)知识交叉融合趋势明显 跨模块综合题占比达20%,如第21题(导数)与第22题(数列)形成知识链,立体几何与概率统计的交叉题要求考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建议考生建立"知识网络图",重点掌握导数与数列、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交叉点。
(三)新定义新题型创新 首次引入"有序实数对"(第6题)、"函数迭代"(第12题)等新概念,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完成新概念理解与问题解决,备考时应加强新定义题型的专项训练,培养快速学习能力。
(四)计算能力要求提升 全卷涉及计算步骤超过15处的题目有3道,平均每道题计算量达120步,建议考生掌握计算器快捷操作技巧,如分数运算、矩阵求逆等,同时建立常见代数式的快速化简方法库。
备考建议与训练方案(482字) (一)基础强化阶段(备考前8周)
- 知识图谱构建:使用思维导图梳理函数、几何、统计等模块的核心概念,标注近5年高频考点。
- 错题归因分析:建立错题档案,按知识类型、思维误区分类统计,重点突破函数与几何薄弱环节。
- 计算能力训练:每天完成20道计算题,包括数列求和、积分计算、矩阵运算等,提升准确率至98%以上。
(二)专项突破阶段(备考后6周)
- 压轴题攻关:针对导数、解析几何、函数与数列三大模块,每周完成2道高考真题变式训练。
- 新题型适应:收集近3年新定义题型,总结解题模板,如"新定义题三步法":概念解析-模型转化-条件应用。
- 实验操作强化:使用GeoGebra等工具进行动态几何演示,培养数形结合能力。
(三)模拟冲刺阶段(考前2周)
- 全真模拟:每周六进行8小时全流程模拟考试,严格计时并记录各题型耗时。
- 应试策略优化:制定个性化答题方案,如客观题控制在90分钟内完成,留足时间检查。
- 心理调适训练:通过正念冥想、生物反馈仪等工具缓解考试焦虑,确保临场发挥正常。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258字) 面对新高考"3+1+2"模式改革,全国卷二数学备考需重点关注:
- 选修模块衔接:加强物理选考生的向量与导数应用训练,化学选考生的数列与概率统计结合题。
- 情境化题目准备:关注科技创新、经济统计等领域的真实数据,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