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奉献,高考作文奉献素材
- 教育
- 6小时前
- 894

以青春为笔 绘就奉献的华章【引言】历史长河奔涌不息,奉献精神始终是文明传承的基因密码,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归国效力;从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守护...
以青春为笔 绘就奉献的华章
【引言】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奉献精神始终是文明传承的基因密码,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生活归国效力;从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守护者,到当代航天团队的"嫦娥"探月壮举,奉献始终是中华民族最动人的精神图腾,在高考这个人生重要节点,我们更应思考:新时代青年如何以青春为墨,在奉献的画卷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华章?
历史长河中的奉献基因 (1)先秦时期的家国担当 《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誓言,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觉醒,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将儒家奉献精神推向新的高度,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横渠四句,不仅塑造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坐标,更在中华文明中植入永恒的价值追求。
(2)近代救亡中的奉献实践 林觉民《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绝笔,展现了革命者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大义的壮烈情怀,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在八达岭隧道遇险后仍坚持工作,用"人"字形铁路设计打破外国技术垄断,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奉献精神,至今仍在高铁网络中延续。
(3)革命烽火中的精神丰碑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描绘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的理想图景,与他在狱中写下《清贫》的壮烈形成强烈呼应,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医者仁心,毛泽东评价其"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精神坐标构成奉献主义的永恒丰碑。
文化沃土中的奉献密码 (1)诗词长卷中的精神图谱 文天祥《正气歌》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咏叹,将气节与奉献熔铸为民族精神,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咏史,体现士大夫"鞠躬尽瘁"的担当,王冕《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孤傲,诠释了文人"独善其身"的奉献境界。
(2)戏曲艺术中的价值诠释 京剧《赵氏孤儿》中程婴"舍子救孤"的抉择,豫剧《抬花轿》中王桂英"送夫从军"的壮举,这些艺术经典将奉献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舞台形象,越剧《梁祝》中祝英台"身化蝴蝶"的牺牲,既是爱情绝唱,更是对家国大义的终极奉献。
(3)民间故事里的精神传承 《叶公好龙》中叶公"画龙不点睛"的警醒,暗含对形式化奉献的批判;敦煌壁画中"舍身饲虎"的佛教故事,在汉化过程中演变为"舍己为人"的世俗伦理,这些文化基因经过千年沉淀,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DNA。
当代实践中的奉献新篇 (1)抗疫战场上的生命接力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跑得更快"的誓言,与唐代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传统一脉相承,90后护士吴静连续工作72小时后晕倒在病床旁,其父感慨:"她小时候学《大医精诚》,现在用行动践行。"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在抗疫中绽放异彩。
(2)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将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用30岁的青春诠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累计派出127支团队,3.2万名学子深入田间地头,95后村官秦玥飞创立"富民农科"平台,让5.6万农户增收,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正是新时代奉献精神的生动注脚。
(3)科技前沿的攀登者群像 "天眼"FAST总工程师南仁东22年踏遍贵州喀斯特洼地,用生命丈量"中国天眼"的坐标,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攻克155项关键技术,让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闪耀苍穹,这些科技工作者将"两弹一星"精神转化为创新动力,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青春赛道上的奉献自觉 (1)价值坐标的重新锚定 在物质丰裕时代,00后青年更需建立"奉献-幸福"的价值闭环,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生用三年时间复原唐代"何家村窖藏"文物3D模型,在数字技术中延续文明记忆,这种将个人价值融入文化传承的实践,正是对"奉献即幸福"的最好诠释。
(2)实践路径的多元探索 复旦大学"星火"计划组织学生深入凉山州开展教育帮扶,开发"彝汉双语"课程体系,深圳中学"深中少年科学院"培养青少年参与"火星城市"设计,将科学探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结合,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奉献可以转化为知识赋能、科技向善的具体行动。
(3)全球视野下的文明担当 清华大学学生发起"一带一路"青年创意论坛,用数字技术复原丝绸之路古地图,中国大学生环保协会成员研发"海洋塑料回收机器人",已在东南亚3国部署应用,这些实践印证了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文明观,展现新时代青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坐标上,奉献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它不仅是个人生命的价值选择,更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当青年学子将"强国有我"的誓言转化为"强校有我"的实践,用"小我"之躯构筑"大我"之基,就能在奉献的长卷上续写新的传奇,正如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所言:"我们守护的不仅是千年壁画,更是文明传承的接力棒。"这接力棒正在新时代青年手中传递,必将在奉献的华章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乐章。
(全文共计178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