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南高考政治答案,2017云南高考政治答案解析
- 教育
- 4小时前
- 948
2017云南高考政治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2017年云南高考政治考试概况2017年云南省高考政治科目考试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试卷总...
2017云南高考政治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
2017年云南高考政治考试概况 2017年云南省高考政治科目考试严格遵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根据云南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考试大纲,当年试卷重点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成就、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内容。
考试题型设置为: 1.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60分) 3.论述题(共2题,共100分)
值得关注的是,当年试卷首次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核心主题贯穿始终,材料题中涉及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时政热点占比达35%,充分体现了"考查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命题方向。 解析与命题规律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梳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占比28%) 例题1(材料题第1题):某贫困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脱贫,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B.量变引起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思维方法
解析:该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的理解,正确选项应为A,解题关键在于把握"党支部引领(普遍性)→合作社运作(特殊性)→农户增收(具体实践)"的逻辑链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占比22%) 例题2(选择题第15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指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析:该题考查时政要点的精准把握,正确答案为A,需注意与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形成区分。
(二)材料分析题命题特点 1.多材料交叉印证(占比40%) 例题3(材料分析题第3题): 材料一:云南省2016-2017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9% 材料二:"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用户突破3000万 材料三:全省旅游投诉量同比下降28%
问题:分析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哲学依据
解题框架: (1)量变引起质变(材料一数据) (2)矛盾分析法(材料二用户增长与材料三投诉下降的辩证关系) (3)辩证否定观("一部手机"对传统旅游模式的创新) (4)系统思维(统筹发展质量与数量)
跨模块知识整合(占比60%) 例题4(论述题第2题): 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视角,论述如何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
答题要点: (1)经济建设基础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2)政治建设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文化建设支撑(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 (4)社会建设条件(绿色生活方式普及) (5)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理念)
(三)命题趋势新动向 1.时政热点时效性增强:2017年考题涉及"十九大召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2017年第三季度热点 2.本土实践案例深化:云南独龙族整族脱贫、滇中城市群建设等本土案例出现频率提升 3.能力考查层次升级:从知识记忆(35%)转向分析应用(45%)、评价创新(20%)
考生常见失分点诊断 (一)哲学模块 1.混淆"量变引起质变"与"部分质变"(如将企业改革视为局部调整而非整体质变) 2.误用"矛盾普遍性"概念(将"所有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同于矛盾普遍性) 3.哲学基本问题回答不完整(忽视思维与存在关系)
(二)政治模块 1.国家机构职能混淆(人大与政协在立法中的角色定位) 2.政策执行环节分析缺失("放管服"改革中的监督机制) 3.时政术语表述错误("新型举国体制"与"传统举国体制"区别)
(三)经济模块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理解片面(忽视政府宏观调控) 2.新发展理念内涵混淆(创新驱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3.经济全球化特征描述不全面(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并存)
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一)知识体系重构 1.构建"三维知识网络":
- 纵向:按模块梳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时政)
- 横向:跨模块知识联结(如"共享经济"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多维度)
- 立体化:理论+时政+本土案例(云南自贸区建设案例库)
重点突破"六大核心能力": (1)政治认同:强化"四个自信"理论根基 (2)科学精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3)法治意识:理解"依法治国"实践路径 (4)公共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5)创新思维:提升问题解决与突破能力 (6)实践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
(二)解题能力提升 1.选择题"三步定位法": (1)审题定位(关键词、限定词) (2)选项排除(绝对化表述、非典型选项) (3)理论验证(匹配教材知识点)
材料分析题"四维解题法": (1)宏观定位(对应教材单元) (2)微观提取(关键句提炼) (3)逻辑关联(材料→理论→时政) (4)规范表达(术语准确、逻辑清晰)
(三)时政复习创新 1.建立"热点追踪系统":
- 每周更新:教育部考试中心考情通报
- 每月分析:云南本地政策文件解读
- 季度预测:二十大热点预判(2022年备考参考)
开发"时政关联图谱": (1)2017年重大事件(十九大、金砖会议、一带一路十周年) (2)云南特色实践(自贸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3)高频考点对应(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2017年真题对比与备考启示 (一)近五年命题对比(2013-2017) 年份 | 马克思主义原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时政热点 | 本土案例 ---|---|---|---|--- 2013 | 25% | 30% | 20% | 5% 2014 | 28% | 28% | 22% | 8% 2015 | 30% | 25% | 25% | 10% 2016 | 32% | 27% | 28% | 13% 2017 | 35% | 25% | 35% | 15%
数据表明: 1.哲学模块持续升温(+10%) 2.时政比重突破30% 3.本土实践案例占比提升(+10%)
(二)备考启示 1.强化哲学思维训练:每日1道哲学真题精练 2.深化时政研究:建立"政策文件-教材知识点"对照表 3.重视本土实践:收集近三年云南重大发展战略 4.创新记忆方法:运用思维导图、知识卡片等工具
典型易错题强化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