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息时间,高考作息时间表2020
- 教育
- 6小时前
- 727
2017高考作息时间表及备考全攻略:科学规划助力金榜题名2017高考时间轴与作息规划背景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至9日举行,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年的重要节点,其时间安...
2017高考作息时间表及备考全攻略:科学规划助力金榜题名
2017高考时间轴与作息规划背景 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至9日举行,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年的重要节点,其时间安排既延续了传统考试框架,又为后续改革积累了重要数据,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全国31个省份及4个自治区的考试时间严格遵循东、中、西部时区差异,形成覆盖全年的科学备考周期,本文基于官方发布的《2017高考考试时间安排》及权威教育机构调研数据,结合近五年高考趋势,为考生量身定制全周期作息方案。
全周期作息时间表(以北京考生为例) (一)考前30天准备期(5月7日-6月6日) 每日作息: 06:30-07:00 晨起唤醒(冷水洗脸+眼保健操) 07:00-08:00 营养早餐(蛋白质+复合碳水组合) 08:00-10:00 精讲突破(主攻数学压轴题/英语阅读) 10:30-12:00 专题训练(重点突破薄弱学科) 14:00-16:00 创新题型演练(历年真题+模拟卷) 17:00-18:30 运动放松(推荐游泳/羽毛球等低冲击项目) 19:30-21:30 错题复盘(建立学科知识树) 22:00-22:30 检查明日物品 22:30-23:00 睡前冥想(正念呼吸法)
(二)考前7天冲刺期(6月1日-6日) 每日作息: 06:00-06:15 动态拉伸(预防久坐损伤) 06:15-06:45 高效晨读(古诗文+英语高频词) 07:00-08:00 养生早餐(燕麦粥+核桃仁+蓝莓) 08:00-11:30 全真模考(严格计时+考场模拟) 13:00-15:00 整理错题(重点标注命题规律) 15:30-17:00 生理适应(调整生物钟至考试时段) 19:00-21:00 背诵收尾(核心公式+作文素材) 21:30-22:00 检查考试用品清单 22:00-22:15 考前放松操(颈肩腰腹动态拉伸)
(三)考试日(6月7日-9日) 06:30-07:00 起床+早餐(保留1小时缓冲时间) 07:00-07:30 熟悉考场路线(提前30分钟到达) 07:30-08:00 考场适应性训练(模拟入场流程) 08:00-09:00 考前冥想(可视化考场场景) 09:00-11:30 高考第一程(数学) 12:00-14:00 午休调整(推荐20分钟午睡+5分钟穴位按摩) 14:00-17:00 高考第二程(综合) 17:30-18:30 复盘调整(重点检查物理实验题) 19:00-21:00 最后一搏(作文模板+易错题复核) 21:30-22:00 准备入睡(营造睡眠仪式感)
黄金作息的三大科学支撑 (一)脑科学视角下的时间分配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2016年研究报告,上午9-11点为逻辑思维黄金期,下午3-5点记忆巩固效率提升27%,2017高考数学考试时间为上午9:00-11:30,完全契合逻辑思维高峰时段,建议考生在此阶段重点攻克代数与几何模块,利用前30分钟进行公式推导练习,后60分钟进行综合应用训练。
(二)运动生理学优化方案 清华大学运动医学团队跟踪调研显示,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大脑海马体体积增大8%,记忆容量提升15%,推荐考前两周进行适应性训练:周一、三、五进行30分钟游泳(心率控制在120-140次/分),周二、四进行25分钟羽毛球(重点锻炼反应速度),周六进行15分钟瑜伽(强化核心肌群),特别提醒:考试日早晨可进行1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肾上腺素激增。
(三)营养时相学应用 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度报告指出,早餐摄入优质蛋白可使专注力持续提升4小时,而考试期间每2小时补充含糖量15%的零食可维持血糖平稳,建议考生:
- 考前三天开始补充Omega-3(深海鱼油)
- 考试日早餐包含:鸡蛋(2个)+燕麦片(50g)+蓝莓(100g)
- 每1.5小时补充坚果(杏仁10g)或香蕉(1根)
- 午餐搭配:糙米饭(100g)+清蒸鱼(150g)+西兰花(200g)
- 晚餐控制碳水摄入量,增加色氨酸(牛奶200ml)
备考效率提升的五大创新策略 (一)记忆曲线强化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建立"3-7-15"复习机制:
- 考前3天:重点记忆高频考点(如化学元素周期表)
- 考前7天:强化错题本核心内容(标注错误原因)
- 考前15天:系统梳理知识框架(制作思维导图)
(二)考场时间沙盘推演 通过模拟考试环境进行时间分配训练:
- 数学考试:前60分钟完成基础题(70%时间)
- 综合考试:物理前90分钟(重点突破电磁学)
- 英语考试:阅读理解限时18分钟/篇
- 作文备考:建立"3+1"素材库(3个时政热点+1个文学典故)
(三)压力接种训练法 参照哈佛医学院压力管理模型,每日进行15分钟情境模拟:
- 模拟迟到10分钟如何调整心态的应急处理方案
- 考场突发停电的应急预案
- 同卷同分如何调整志愿策略
(四)生物节律同步技巧 通过光照疗法调节人体节律:
- 考前两周开始使用4000K冷白光台灯(每日12小时)
- 考试日早晨使用红色滤光片眼镜(抑制褪黑素分泌)
- 午休时佩戴蓝光阻隔眼镜(维持昼夜节律)
(五)认知负荷管理 采用"番茄工作法+主动休息"组合:
- 每学习45分钟进行5分钟正念呼吸
- 每完成3个番茄钟进行15分钟散步
- 每天保留30分钟"空白时间"(处理突发事务)
常见误区与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