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看图讲故事教案的精心设计与实践
- 故事
- 9个月前
- 939
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看图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而一份精心...
本文目录导读:
一、引言
在幼儿教育中,看图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学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而一份精心设计的大班看图讲故事教案则是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本文将详细探讨大班看图讲故事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教案设计目标
1、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量的增加、语句的连贯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对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拓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中的细节,理解故事的情节和逻辑。
4、增强幼儿的注意力和倾听能力,让他们专注于故事的讲述和同伴的发言。
5、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通过故事中的情感元素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案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选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渐进性原则: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故事的难度和要求。
3、互动性原则:鼓励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4、开放性原则: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允许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四、教案内容
(一)教学准备
1、选择合适的看图讲故事,要清晰、色彩鲜艳、内容富有情节性。
2、准备相关的道具,如头饰、指偶等,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布置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讲故事氛围。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一段与故事主题相关的音乐或展示一个小道具,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今天要讲的故事。
示例:“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你们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呢?”然后打开盒子,展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小道具,如一个小猴子玩偶。
2、观察环节
(1)将依次展示给幼儿,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中的人物、场景、动作等细节。
(2)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在中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等,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示例:展示第一张,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上有谁呀?”幼儿回答后,再问:“小猴子在干什么呢?”
3、讲故事环节
(1)教师根据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适当停顿,引导幼儿预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
(3)可以运用一些肢体动作和表情,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示例:“小猴子呀,正在森林里玩耍呢,它一会儿爬上树,一会儿又跳下来,玩得可高兴啦!突然……”停顿一下,问幼儿:“突然会发生什么呢?”
4、讨论环节
(1)故事讲完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围绕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情感等方面展开。
(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教师给予解答和引导。
示例:“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呀?”“你们觉得小猴子做得对吗?”
5、角色扮演环节
(1)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
(2)提供相关的道具,如头饰、指偶等,帮助幼儿更好地进入角色。
(3)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演绎。
示例:给幼儿分发小猴子、大象等头饰,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新演绎故事。
6、总结环节
(1)请各个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评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
(3)再次强调故事中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幼儿的印象。
(三)教学延伸
1、让幼儿回家后将今天听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鼓励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提供更多的看图讲故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讲述,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案实施注意事项
1、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幼儿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3、注意控制教学时间和节奏,避免过于拖沓或急促,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在角色扮演环节,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因争抢道具等原因发生意外。
5、及时给予幼儿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六、总结
大班看图讲故事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选择、设计教学环节,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各种细节,通过有效的看图讲故事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向我提问。
1、认真观察,理解内容,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2、尝试用词语或短语对进行描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能够根据内容,进行简单的故事讲述。
4、激发幼儿对看图讲故事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多张。
2、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幼儿讲述的故事。
3、奖励贴纸或小礼物,用于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导入活动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一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2、教师提问:“上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引出活动的主题:“今天我们要一起看图讲故事。”
主体活动
1、教师播放第二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2、教师提问:“这张上有什么?它们和第一张上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3、教师播放第三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4、教师提问:“这张上发生了什么?它和前面两张的故事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5、教师播放第四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6、教师提问:“这张上的物体和前面三张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7、教师播放第五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8、教师提问:“这张上的场景和前面四张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9、教师播放第六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10、教师提问:“这张上有什么?它和前面五张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11、教师播放第七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12、教师提问:“这张上的场景和前面六张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13、教师播放第八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14、教师提问:“这张上有什么?它和前面七张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15、教师播放第九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16、教师提问:“这张上的场景和前面八张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17、教师播放第十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18、教师提问:“这张上有什么?它和前面九张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19、教师播放第十一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20、教师提问:“这张上的场景和前面十张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21、教师播放第十二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22、教师提问:“这张上有什么?它和前面十一张中的物体有什么关联?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尝试用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
23、教师播放第十三张,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内容。
24、教师提问:“这张上的场景和前面十二张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词语或短语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