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且,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古文且的意思用法
- 诗词
- 9个月前
- 1108

自古以来,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古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独树一帜,在古文中,有一个字贯穿古今,那就是“且”,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语言魅力,本文将围绕“...
本文目录导读:
自古以来,我国文学博大精深,古文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独树一帜,在古文中,有一个字贯穿古今,那就是“且”,它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语言魅力,本文将围绕“且”字,探讨其在古文中的运用及其所传达的意境。
“且”字释义
“且”字在古文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表示转折:如“、“却”等,如《论语·为政》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而”字可以替换为“且”,表示转折关系。
2、表示递进:如“、“等,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且臣闻之,国有大难,必先让贤。”这里的“且”表示递进关系。
3、表示连接:如“、“等,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且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这里的“且”表示连接关系。
4、表示时间:如“且将”、“且待”等,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里的“且将”表示时间。
“且”字在古文中的运用
1、转折关系:在古文中,用“且”字表示转折关系,使句子更加生动,如《庄子·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里的“且夫”表示转折,强调水之积不厚,无法承载大舟。
2、递进关系:用“且”字表示递进关系,使句子更加丰富,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且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这里的“且”表示递进,强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3、连接关系:用“且”字表示连接关系,使句子更加流畅,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且臣闻之,国有大难,必先让贤。”这里的“且”表示连接,使句子更加通顺。
4、时间关系:用“且”字表示时间关系,使句子更加准确,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且将”表示时间,表明诗人将采到芙蓉后送给远方的亲人。
“且”字所传达的意境
1、转折之美:用“且”字表示转折,使古文中的意境更加丰富,如《庄子·逍遥游》中,通过“且夫”的转折,表达了水之积不厚,无法承载大舟的意境。
2、递进之美:用“且”字表示递进,使古文中的意境更加深远,如《史记·项羽本纪》中,通过“且”字的递进,表达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的意境。
3、连接之美:用“且”字表示连接,使古文中的意境更加连贯,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通过“且”字的连接,使句子更加通顺。
4、时间之美:用“且”字表示时间,使古文中的意境更加真实,如《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通过“且将”的时间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且”字在古文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古文的表达方式,还增强了古文的意境,这种独特的语言魅力,使得古文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浩如烟海的古文中,“且”字是一个常见且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古代文献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且”字最早可见于甲骨文,其字形宛如一块放置在地上的牌位或祭器,从其最初的意义来看,可能与祭祀等活动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且”的含义不断演变和扩展,展现出多样而复杂的语义。
在一些情况下,“且”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例如在《论语》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且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里的“且”连接了前后两个句子,强调了并列的两层意思,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更有一种递进和补充的意味,使语句的表达更加丰富和完整。
“且”还可以表示递进关系,意为“况且”“何况”,当我们读到《史记》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便能深刻体会到这种递进的力量,它不仅仅是对前一句的延续,更是在强调一种更为重要的观点或情况,让读者对所描述的事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时,“且”还可以表示选择关系,类似“还是”,如《战国策》中的“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这里的“且”引导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使句子具有了一种询问和权衡的意味。
除了以上常见的语义,“且”在古文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它可以表示假设,如“且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这里的“且”引出了一种假设的情况,为后续的论述奠定了基础。
在时间表达上,“且”也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表示“将要”“将近”,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中的“且”就清晰地表明了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岁。
“且”还常常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含义,且夫”,这一组合在古文中较为常见,通常用于引出进一步的论述或观点,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在诗词中,“且”字也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意境。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