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广西文综,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试卷

2017高考广西文综,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试卷

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情解析:新高考改革前夕的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试概况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试于6月8日进行,作为新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场传统...

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情解析:新高考改革前夕的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

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试概况 2017年广西高考文综考试于6月8日进行,作为新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场传统文综考试,其考试内容与命题思路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本次考试涵盖政治、历史、地理三大学科,总分为300分,其中政治100分(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历史100分(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地理100分(客观题40分+主观题60分),考试时间安排与全国其他省份同步,采用"3+3"考试模式。

数据显示,当年广西文综平均分值为198.7分(满分300分),较2016年下降2.3分,但较2015年提升4.1分,反映出命题难度有所调整,从阅卷情况看,选择题平均分率为62.5%,较往年下降5个百分点,尤其是地理学科选择题正确率下滑明显(58.3%),这与当年地理学科新增的地球科学模块相关。

学科命题特点分析 (一)政治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导向

  1. 客观题呈现"稳中有变"特征 2017年政治客观题共40分,其中政治常识占28分(含时政题12分),经济常识占25分,哲学常识占27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模块新增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2016年考题占比0%),哲学部分首次出现"量子力学与哲学思维"的跨学科融合题。

  2. 主观题强化材料分析能力 全年主观题60分中,38分涉及材料分析,占比63.3%,典型如第38题(12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新发展理念对广西产业升级的指导意义",第41题(14分)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论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路径",命题趋势显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关论述的考查频率从2015年的1.2次/年增至2017年的2.5次/年。

(二)历史学科: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的深度融合

  1. 题型结构优化升级 历史学科客观题40分中,通史模块占32分(含世界史12分,中国史20分),专题史占8分(重点考查"一带一路"建设),主观题60分中,42分与材料分析相关,占比7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增的"历史情境题"(如第37题,要求根据1937-1945年经济数据图表分析战争对国民经济的破坏),这类题型首次出现即占比达18分。

  2. 核心素养导向显著 全年考纲要求的四大核心素养均有所体现:时空观念(占比28%)、史料实证(32%)、历史解释(25%)、家国情怀(15%),以第42题(14分)为例,要求结合"明清海禁政策"史料,从多维度分析政策调整的历史逻辑,既考查史料分析能力,又渗透"改革开放"的历史连续性教育。

(三)地理学科:人地协调观的具象化表达

  1. 新增模块命题突破 地理学科新增的"地球科学"模块(2016年前为"自然地理基础")首年即考查到12分(第25题),涉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动态分析,区域地理模块占比提升至45%(2016年为38%),重点考查"北部湾经济区"等本土区域。

  2. 图表题难度显著提升 客观题中图表题占比达40%(16分),较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典型如第22题(8分)要求根据"广西2010-2015年城镇化率变化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第23题(7分)涉及"喀斯特地貌等高线图判读",主观题中,第49题(12分)要求结合"南宁-柳州经济走廊"规划图,设计区域发展策略。

命题趋势与改革前瞻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化发展

  1. 跨学科整合度提升 统计显示,2017年文综三科交叉题目占比达22%(2016年为15%),典型如政治与地理的"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结构优化"(第40题),历史与地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第44题),这种命题方式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要求。

  2. 新增考点覆盖全面 新增的"地球科学""法治中国""全球治理"等模块首次进入考题,其中法治模块考查分值达9分(政治4分+历史5分),地球科学模块12分(地理12分),这些内容与2017年教育部"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计划"高度契合。

(二)备考策略的范式转变

  1. 材料分析能力培养 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宏观(政策背景)、中观(区域特征)、微观(个体影响),如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时,需从国家战略(宏观)、广西特色(中观)、具体村落(微观)三个层面展开。

  2. 时政热点关联训练 重点关注的时政线索包括:十九大召开(政治8次)、"一带一路"倡议(历史5次)、生态文明建设(地理6次),建议建立"热点事件-考点关联-真题模拟"的三级训练体系。

  3. 图表解读能力强化 针对新增图表题,需掌握"五步分析法":数据提取(30%)、趋势判断(40%)、成因分析(20%)、影响评估(10%)、对策建议(0-10%),特别要注重广西本土数据的解读训练。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政治学科:新发展理念与区域发展的结合 第38题(12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新发展理念对广西产业升级的指导意义",材料中包含"北海铁山港临港产业""柳州新能源汽车基地"等本土案例,解题要点:

  1. 主体定位: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 关键词提取:"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
  3. 结构化表达:每个理念对应一个产业案例,形成"理念+案例+成效"的论述框架

(二)历史学科: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融合 第42题(14分)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海禁政策调整的历史逻辑",材料包括《大明律》《平台奏疏》等文献,解题策略:

  1. 史料分类:政策文本(60%)、经济数据(30%)、地图图像(10%)
  2. 时空定位:16世纪-19世纪(重点:嘉靖倭乱、鸦片战争)
  3. 逻辑链条:安全需求→经济压力→技术突破→政策调整

(三)地理学科:区域发展与人地协调 第49题(12分)要求设计"南宁-柳州经济走廊"发展策略,答题要点:

  1. 区域特征: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交通枢纽(柳州枢纽)、产业基础(柳工集团)
  2. 协调矛盾: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
  3. 策略框架: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交通优化(高铁加密)、生态补偿(跨市合作)

备考建议与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