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辽宁试卷,2017高考语文辽宁试卷及答案
- 教育
- 2天前
- 626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试卷解析:稳中有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阅读与写作新趋势试卷整体情况分析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以636分的总分为全省考生呈现了一份兼具稳定性与前瞻性...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试卷解析:稳中有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阅读与写作新趋势
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以636分的总分为全省考生呈现了一份兼具稳定性与前瞻性的试卷,全卷共6道大题、18道常规试题,涵盖现代文阅读(40分)、古诗文阅读(30分)、语言文字运用(30分)、作文(60分)四大板块,根据辽宁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统计数据,本年试卷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1分,但优秀率(≥125分)提升5.3%,反映出试题在保持基础性同时强化了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题型创新与命题特点 (一)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多元化与思辨能力强化 本年现代文阅读首次出现"双文本"组合形式,分别是:
- 非连续性文本(科技类):某航天器技术白皮书节选(约1200字),包含技术参数、操作流程、安全规范三部分
- 连续性文本(人文类):作家散文《时间的褶皱》(约1800字),以个人生命体验探讨时间哲学
命题组突破传统"单文本"模式,在设问设计上形成梯度: • 基础题(信息提取):要求考生在科技文本中定位3项关键技术指标 • 进阶题(文本比较):对比散文中"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描写差异 • 拓展题(迁移应用):结合材料分析"时间折叠"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古诗文阅读:经典回归与批判性思维考查 文言文阅读选取《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为载体,重点考查:
- 文言虚词的语境辨析(如"审曲面势"中"审"的古今异义)
- 段落逻辑关系梳理(要求绘制"官营手工业生产流程图")
- 文化常识迁移(联系《考工记·总叙》分析先秦官营手工业特征)
诗歌鉴赏题选录李商隐《锦瑟》,创新性设置"意象解构-情感溯源-文化对话"三维答题框架,要求考生在把握"庄生梦蝶""望帝啼鹃"等传统意象的基础上,结合当代解构主义理论进行阐释。
(三)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化命题与思维可视化 本年语言运用题突破常规,构建"校园文化生态"主题情境:
- 标语设计:为新建的"非遗文化长廊"拟写宣传语(要求融合方言特色与传统文化)
- 病句修改:针对"图书馆的闭馆时间是晚上十点整,但常有学生滞留至深夜"的表述进行逻辑重构
- 文学创作:以"图书馆的灯光"为意象,创作200字微型散文(评分标准包含意象运用、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三个维度)
核心素养导向的考查突破 (一)思维品质的阶梯式培养 试卷设置"思维发展链"式的考查路径:
- 理解层:科技文本中的数据图表解读(占比15%)
- 分析层:散文中隐喻系统的解构(占比25%)
- 创造层: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占比35%)
(二)文化传承的具象化呈现 通过"辽宁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
- 文言文选段涉及辽代官制考据
- 作文题"我的精神原乡"引导考生关注地域文化认同
- 语言运用题要求使用辽东民间故事中的俗语
(三)跨学科能力的隐性渗透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嵌入:
- 科技文本包含工程伦理讨论(如航天器回收的经济性分析)
- 文学文本涉及心理学理论应用(荣格集体无意识原型)
- 作文题要求运用社会学"文化记忆"理论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命题策略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选段包含三个递进式设问:
- 基础理解(20%):解释"百工"的具体分工(列举6类工匠)
- 文本分析(40%):说明"审曲面势"与"辨其材"的逻辑关系
- 现实关照(40%):结合材料分析当代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二)作文题"我的精神原乡"的立意空间 命题组设置"三维坐标系"供考生展开:
- 空间维度:辽宁地域文化符号(辽河文化、满族民俗、工业遗产)
- 时间维度:文化记忆的传承与创新
- 价值维度:精神家园与时代使命的联结
优秀作文呈现三种典型范式:
- 历史叙事型:以沈阳故宫建筑群为载体,探讨传统营造技艺的现代转化
- 个体体验型:通过家传辽东皮影戏,反思文化传承中的代际差异
- 哲思思辨型:结合鞍钢"钢铁精神"与海蛎子文化,阐释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生关系
(三)语言运用题的创新突破 "非遗文化长廊"宣传语设计题要求:
- 结构创新:采用"对仗式+设问式"复合结构
- 文化融合:必须包含辽西剪纸与辽东皮影元素
- 情感表达:体现"守正创新"的核心价值
备考策略与教学启示 (一)构建"三维能力"训练体系
- 基础层:文言文高频实词(如"轮作""省力")专项突破
- 提升层:非连续性文本的"数据-转化训练
- 创造层:文化主题的"文本-现实"联结写作
(二)打造"情境化"学习场域 建议学校:
- 建立方言文化资源库(收录辽东民谣、辽西谚语等)
- 开发工业遗产研学课程(如沈阳铸造博物馆)
- 搭建跨学科项目组(文学+历史+社会学)
(三)强化思维可视化训练
- 文言文采用"思维导图+流程图"双轨笔记法
- 现代文阅读实施"问题树"分析模型(主干问题-分支问题-支撑论据)
- 作文写作推行"观点-论据-论证"三段式思维导图
命题趋势展望 2017年辽宁卷的实践为后续高考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 文化认同培育将贯穿所有题型
- 跨学科整合度年均提升8-10%
- 思维深度考查权重占比预计突破40%
- 数字化阅读材料使用频率将达30%
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