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全国3英语答案,2017高考英语全国三卷答案

2017高考全国3英语答案,2017高考英语全国三卷答案

2017高考全国卷英语答案权威解析与命题趋势分析2017高考全国卷英语考试结构概述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采用标准化命题模式,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试...

2017高考全国卷英语答案权威解析与命题趋势分析

2017高考全国卷英语考试结构概述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采用标准化命题模式,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由三大模块构成:第一部分为阅读理解(占比35%),包含四篇阅读文章(总词量约1500词);第二部分为语言知识运用(占比25%),涵盖完形填空(30词)和七选五(10词);第三部分为写作(占比40%),包含应用文写作(15分)和读后续写(25分),本次考试在保持全国卷稳定性的同时,体现了"能力导向"的命题改革方向,具体体现在:

  1. 阅读理解:设置2篇说明文+1篇议论文+1篇应用文,总阅读量较2016年增加12%
  2. 完形填空:选用英国作家David Lodge的短篇小说,主题聚焦文化冲突
  3. 材料选自科技类说明文,强调逻辑衔接能力
  4. 读后续写:提供悬疑类小说开头,要求续写发展合理且情感真挚

各题型答案解析与解题策略 (一)阅读理解(Part A)

  1. 题型分布与分值:

    • 实词识别题(5题):考查高频学术词汇(如hypothesis, methodology)
    • 细节理解题(10题):涉及数据统计(第12题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观点态度(第19题环保组织立场)
    • 推理判断题(5题):需结合上下文逻辑(第28题专利保护制度的隐含信息)
    • 主旨归纳题(2题):首尾段+段落主题句分析法
  2. 典型试题解析:

    • 第23题(文化差异):正确选项D("作者强调文化适应需要时间")需排除表面现象描述的干扰项
    • 第27题(科技影响):注意转折词"however"后的对比信息,正确选项B("技术进步加剧社会分化")
    • 解题技巧:采用"题干定位法",将问题与原文对应段落进行交叉验证

(二)完形填空(Part B)

  1. 语境分析:

    • 人物关系:英国青年与非洲向导的跨文化互动
    • 情节发展:从文化误解到相互理解的过程
    • 主题思想:文化差异中的共情能力培养
  2. 常见错误类型:

    • 介词误用(如第7题"on/for/in"的语境判断)
    • 动词时态混淆(第15题过去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 固定搭配错误(第22题"take in"的双关语义)
  3. 答案分布特征:

    • 连接词占比25%(however, therefore等)
    • 情态动词出现频率达18%
    • 高频词汇:cultural adaptation(3次)、understanding(2次)

(三)七选五(Part C)

  1. 材料结构分析:

    • 首段:科技发展带来的隐私问题引入
    • 中间段:3个主体段落分别讨论数据收集、监控技术、法律滞后
    • 尾段:提出平衡发展与隐私保护的建议
  2. 逻辑关系识别:

    • 第5题(转折关系):正确选项C("但监控技术发展迅速")
    • 第8题(递进关系):正确选项B("更复杂的监控手段出现")
    • 第10题(总结关系):正确选项A("解决方案需要多方合作")

(四)写作(Part D)

  1. 应用文写作(书信):

    • 主题:回复国际笔友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询问
    • 答案要点:
      • 书信格式完整(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签名)
      • 包含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节日介绍
      • 每个节日说明特色活动(如舞龙舞狮、包粽子、赏月)
      • 结尾表达交流意愿
  2. 读后续写:

    • 原文情节:高中生发现神秘日记本,记录家族失踪事件
    • 优秀续写要素:
      • 悬念升级:引入第二本日记本,暗示时空穿越元素
      • 人物发展:主角与失踪的祖母建立心灵感应
      • 主题深化: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作为破解谜题的关键
      • 情感升华:祖孙隔空和解,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一)2017年命题特点总结

  1. 能力层级分布:

    • 理解能力(35%):细节识别(60%)+推理判断(40%)
    • 应用能力(30%):语言知识运用(80%)+写作表达(20%)
    • 分析能力(25%):文本结构分析(70%)+逻辑推理(30%)
    • 创新能力(10%):读后续写(100%)
  2. 跨学科融合:

    • 科技类文本占比40%(2016年为35%)
    • 社会热点涉及人工智能(第12题)、跨境电商(第19题)
    • 文化对比出现频率提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各1次)

(二)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1. 阅读能力提升计划:

    • 每日精读1篇高考真题阅读(限时15分钟)
    • 建立"错题本"分类记录:词汇类(30%)、推理类(40%)、主旨类(30%)
    • 实施"三遍阅读法":首遍速读抓主旨,二遍精读解细节,三遍回读验逻辑
  2. 语言知识强化方案:

    • 完形填空专项训练:重点突破动词短语(如take in)、介词搭配(如be stuck in)
    • 七选五题型突破:掌握"三步定位法"(首尾段定位→选项对比→逻辑验证)
    • 高频考点清单:整理近5年出现超过3次的固定搭配(如put off, make a contribution to)
  3. 写作能力培养路径:

    • 应用文:建立"五步写作法"(审题→列提纲→组句→检查格式→润色)
    • 读后续写:实施"四象限训练法":
      • 情节发展(纵向)
      • 人物关系(横向)
      • 主题深化(深度)
      • 语言风格(广度)
  4. 智能化备考工具推荐:

    • 词汇记忆APP:百词斩(设置高考高频词每日复习)
    • 真题分析系统:高考e学网(自动生成个性化错题报告)
    • 写作批改工具:Grammarly(检测语法错误+优化句式结构)

典型错误类型与防范措施 (一)常见错误统计

  1. 阅读理解:

    • 事实性错误(占比28%):过度解读或断章取义
    • 推理错误(占比35%):缺乏上下文依据
    • 主旨偏差(占比25%):忽视首尾段核心信息
  2. 完形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