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全国1语文答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答案

2017高考全国1语文答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答案

《2017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试题整体分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延续命题改革方向,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

《2017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

试题整体分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延续命题改革方向,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同时,突出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全卷共29道题,涵盖语言文字运用(15分)、古诗文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60分)、作文(60分)四大板块,总分为150分,试题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1. 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涉及9个高考考点,包括现代文阅读的论证方法、文本主旨、标题拟制等;古诗文涵盖《离骚》《赤壁赋》等经典篇目;语言文字运用涉及病句修改、成语运用等高频考点。

  2. 思维深度提升:现代文阅读题干要求从多角度分析文本,如《转型中的传统村落》一文中要求比较"空心化"与"老龄化"的异同;作文题"新时代的青年责任"需结合时政热点与个人成长。

  3. 传统文化比重加大:古诗文默写占分值最高(30分),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等名句成为高频考点,选考篇目《赤壁赋》的默写要求从"主-分-总"结构展开。

分模块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病句修改(3分) 例题:将"他不仅精通英语,还熟练掌握法语和德语"改为正确句式。 答案:他不仅精通英语,而且熟练掌握法语和德语 解析:注意"不仅...还"与"不仅...的固定搭配,避免递进关系错误。

  2. 成语运用(3分) 例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舌战群儒(形容辩论) B. 坚如磐石(形容意志) C. 神乎其技(形容技艺) D. 走投无路(形容陷入困境) 答案:C 解析:注意成语的语境限制,"神乎其技"多用于技艺高超,"走投无路"主语应为具体事物。

  3. 关联词搭配(9分) 重点考查"虽然..."不仅...更"等关联词的递进关系,需注意: -转折关系:虽然... -递进关系:不仅...更 -条件关系:只有...才

(二)古诗文默写(30分)

必背篇目(18分) 典型考题: 《离骚》名句默写(6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解析:注意"上下"的连用形式,易错写为"上下而求索"(多一个"而")

《赤壁赋》"变与不变"主题句(6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注意"曾不能以一瞬"的固定表述,避免省略"以"字。

选考篇目(12分) 《归去来兮辞》中体现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名句(4分)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重点把握"谏"(谏言)与"追"(追随)的关联性。

《劝学》论证方法(4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运用举例论证 解析:注意区分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本句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三)现代文阅读(60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转型中的传统村落》) (1)主旨概括(6分) 答案:文章通过分析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提出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并重的振兴路径。 解析:注意"现象-问题-对策"的三段式结构,避免泛泛而谈。

(2)论证方法(4分) 对比论证:空心化(人口流失)与老龄化(结构失衡)的异同 解析:需明确对比维度,如"前者侧重数量变化,后者强调年龄结构" 拟制(8分)《传统村落的"破"与"立"》 解析:注意"破"(问题)与"立"(对策)的对应关系,体现辩证思维。

文学类文本阅读(《北京折叠》) (1)人物形象分析(8分) 朱迪形象:坚守理想的"局外人" 解析:需结合"折叠"空间象征意义,注意"局外人"的哲学内涵。

(2)主题探究(6分) 答案:通过空间折叠隐喻社会阶层固化,呼吁构建包容性社会 解析:避免简单复述情节,要联系现实中的"折叠"现象。

(四)作文(60分) 命题:"新时代的青年责任" 高分作文结构:

  1. 引言: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引出时代命题
  2. 主体:
  • 理论维度:引用二十大报告"青年强则国家强"
  • 实践案例:黄文秀扶贫事迹+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 哲学思考: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

化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一)命题趋势

  1. 传统文化比重持续加大:古诗文默写占比达20%,选考篇目侧重《诗经》《楚辞》
  2. 思维能力考查升级:现代文阅读题干出现"比较分析""辩证思考"等要求
  3. 时政热点深度融入:2017年作文题与"十九大"精神高度契合

(二)备考建议

建立"三维复习法":

  • 知识维度:构建考点思维导图(如病句修改类型树状图)
  • 能力维度:培养"文本细读-信息提取-逻辑推理"链条
  • 实践维度:每周完成2篇真题全真模拟
  1. 重点突破三大能力: (1)信息提取能力:训练"圈画关键词-提炼要点"技巧 (2)逻辑分析能力:掌握"总-分-总"论证结构 (3)文化理解能力:建立"经典篇目-历史背景-现实价值"关联

  2. 高频错题管理: (1)建立错题档案:按考点分类(如病句/成语/关联词) (2)定期复盘:每月进行错题重做与变式训练 (3)形成解题模板:如"主旨题答题公式:观点+依据+启示"

典型例题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