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17年高考二卷数学,17年高考二卷数学题

17年高考二卷数学,17年高考二卷数学题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二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试卷整体情况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二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实践,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在考查基...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二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二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实践,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导向,本卷共25道题,涵盖选择题12题(48分)、填空题4题(24分)、解答题5题(88分),总分为150分,与全国卷保持统一标准。

试卷结构呈现三大特征:

  1. 难度梯度合理:基础题占比58%(约88分),中档题26%(约39分),难题16%(约23分)

  2. 新旧课标平衡:既保留传统代数几何主线,又体现新教材新增内容

  3. 跨学科融合度提升:约35%题目涉及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应用 深度解析 (一)选择题(12题48分)

  4. 首题(5分)函数概念辨析给出函数f(x)=|x+1|+|x-2|,问其定义域 命题意图:考查函数基本性质 易错点分析:忽视绝对值函数的特殊性,将定义域误判为全体实数 正确解法:解不等式|x+1|≥0且|x-2|≥0,得x∈R 命题价值:检验学生函数概念理解深度

  5. 热点题(12题)新定义题 创新点:引入"三角形的黄金顶角比",当α/β=1/2时,求cosα与cosβ的关系 解题策略: ① 建立方程组:α+β=π-γ(γ为第三角) ② 代入黄金比条件,转化为三角恒等变换 ③ 最终求得cosα=2cos²β-1 考点覆盖:三角函数定义、方程思想、代数变形能力

(二)填空题(4题24分) 3. 几何综合题(8分) 已知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求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 解题要点: ① 建立空间坐标系,确定关键点坐标 ② 计算两平面法向量,应用向量夹角公式 ③ 注意正四棱锥对称性带来的计算简化 易错陷阱:误将侧棱高当作二面角平面角

(三)解答题(5题88分) 4. 立体几何压轴题(18分) 创新题型:给出三棱柱与三棱锥组合体,要求证明存在唯一平面同时截断三棱柱侧棱和三棱锥侧棱 突破路径: ① 建立空间参数方程,设定平面方程Ax+By+Cz+D=0 ② 通过约束条件建立方程组,证明解的存在唯一性 ③ 应用空间几何定理,结合代数方法综合解题 能力要求:空间想象(40%)、逻辑推理(35%)、运算能力(25%)

新定义概率题(20分) 引入"考试焦虑系数"概念,设某生得A卷概率为p,得B卷概率为q(p+q=1),焦虑系数为α=2p-1,已知α≥0.6时会产生焦虑情绪,问当p=0.7时: ① 该生得B卷的概率 ② 求该生出现焦虑情绪的概率 解题策略: ① 运用概率基本定理计算 ② 结合不等式建立数学模型 ③ 注意概率分布的规范性 思维训练:建立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转化能力

命题趋势深度解读 (一)知识分布新特征

核心素养导向:

  • 函数与几何代数化(占比38%)
  • 数据分析应用化(占比22%)
  • 空间观念具象化(占比25%)

新增考点渗透:

  • 新教材新增内容"导数应用"(占比15%)
  • "几何证明与求解"模块(占比18%)

(二)能力考查升级

跨学科整合:

  • 几何题融合物理力学(如第5题)
  • 统计题结合生物遗传(如第8题)

新定义题型创新:

  • 2017年首次出现"黄金顶角比"(12题)
  • 2017年创新"焦虑系数"(15题)

(三)解题策略演变

运算能力要求:

  • 计算量同比增加15%
  • 复杂方程求解(如第7题)

逻辑严谨性强化:

  • 要求完整书写解题过程(扣分点占比提升20%)
  • 鼓励多解法呈现(如几何题)

备考策略与提升方案 (一)基础夯实计划(适用于基础薄弱生)

  1. 三轮复习重点: ① 基础公式定理汇编(每日1个专题) ② 典型错题重做(建立个人错题档案) ③ 基础题型100遍强化训练

  2. 具体实施步骤:

  • 第一轮:知识点网络构建(2个月)
  • 第二轮:专题突破(1个月)
  • 第三轮:综合模拟(2周)

(二)能力提升方案(适用于中等生)

  1. 突破性训练: ① 每周完成3套真题解析 ② 重点突破新定义题型(建立题库) ③ 参加数学建模兴趣小组

  2. 时间管理技巧:

  • 选择题限时15分钟/组
  • 填空题限时8分钟/题
  • 解答题按分值分配时间

(三)拔高冲刺策略(适用于尖子生)

  1. 拓展训练: ① 研究近5年高考命题规律 ② 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 ③ 撰写数学小论文(推荐主题:新定义题研究)

  2. 创新训练:

  • 开发个性化错题分析系统
  • 建立跨学科知识图谱
  • 参与数学开放性问题研究

考试注意事项与技巧 (一)审题策略升级

关键词圈画法:

  • "至少"、"唯一"等限定词(如第12题)
  • "存在性"、"存在唯一性"等指令(如第15题) 条件转化:
  • 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如第8题)
  • 提取几何图形特征(如第14题)

(二)答题规范要点

书写顺序优化:

  • 证明题:已知→求证→步骤→结论
  • 应用题:建模→求解→验证→作答

易错点规避:

  • 几何证明题漏写定理依据
  • 导数题未讨论端点值
  • 概率题忽略样本空间完整性

(三)时间分配建议

分段计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