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全国二卷文综高考,2017全国二卷文综高考答案解析

2017全国二卷文综高考,2017全国二卷文综高考答案解析

2017年全国二卷文综高考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历史、政治、地理的深度解构约2200字)2017年文综全国二卷命题总述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综考试在命题理念上呈现出鲜明...

2017年全国二卷文综高考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历史、政治、地理的深度解构 约2200字)

2017年文综全国二卷命题总述 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综考试在命题理念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教育导向,本题卷以"核心素养导向"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历史、政治、地理三科知识,构建起"时空维度+价值引领+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命题框架,全卷共300分,涵盖35道选择题(每题4分)和4道非选择题(共130分),其中材料分析题占比达56.9%,较2016年提升3.2个百分点,凸显对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

历史学科命题特征分析 (一)模块分布与能力要求

中国史(40分)

  • 国内政治(14分):重点考查中共十九大召开前的理论准备(如十九大筹备组工作),涉及《党章》修订、党内法规体系完善等考点
  • 经济(9分):聚焦"十三五"规划实施中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案例
  • 改革(7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结合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成效分析
  • 文化(10分):重点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为切入点

世界史(30分)

  • 冷战史(12分):以"苏联解体"为轴线,分析东欧剧变的多重诱因
  • 全球化(8分):结合WTO改革僵局,探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困境
  • 国际组织(10分):以联合国改革方案为背景,分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趋势

(二)命题创新点

  1. 时空坐标重构:将2017年重大事件(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历史进程进行纵向对照
  2. 材料运用升级:选用《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国务院白皮书等权威文本作为命题素材
  3. 跨学科融合:历史与地理结合考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地理特征与战略价值

政治学科命题趋势解析 (一)模块权重与考查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分)

  • 资本主义矛盾(8分):结合美国大选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6分):重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要义

时政热点(36分)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2分):以2017年环境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案例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0分):结合党的十九大召开背景分析
  • 国际战略(14分):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现实问题(30分)

  • 乡村振兴(10分):分析"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 社会治理(10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点
  • 科技创新(10分):结合"中国天眼"建成意义进行辩证分析

(二)命题方法论突破

  1. 材料分析范式:采用"政策文本+数据图表+现实案例"三维素材组合
  2. 逻辑链条构建:要求考生建立"理论-政策-实践-成效"完整论证体系
  3. 辩证思维培养:在"共享经济"等命题中设置"效率与公平""创新与规范"等矛盾点

地理学科考查新动向 (一)考试结构优化

自然地理(60分)

  • 地理过程(20分):重点考查季风气候形成机制与气候变暖影响
  • 空间分布(15分):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
  • 人地关系(25分):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例探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人文地理(60分)

  • 城市发展(20分):对比分析"特大城市""紧凑城市""智慧城市"模式
  • 区域发展(15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 产业区位(25分):结合"中国制造2025"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布局规律

(二)技术工具应用

  1. 图表分析:包含等高线地形图、人口迁移曲线图、产业区位叠合图等6类新型图表
  2. GIS技术渗透:在综合题中要求运用空间分析工具解读区域发展差异
  3. 模拟实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海绵城市"雨水管理系统运作过程

跨学科命题协同效应 (一)历史-政治联动 例题:材料显示2017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关键性进展(历史事实),结合"精准扶贫"方略论述其哲学依据(政治理论),并分析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启示(地理视角),这种跨学科命题占比达35%,要求考生建立"时空关联-价值判断-空间实践"的立体思维。

(二)学科交叉创新

  1. "一带一路"专题:整合历史中的地缘政治演变(1950-2017)、地理中的交通网络分析、政治中的国际合作机制
  2. 生态文明专题:涵盖历史中的环保政策变迁(1972-2017)、地理中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政治中的环境治理体系
  3. 科技创新专题:融合历史中的技术革命脉络、地理中的创新区位特征、政治中的科技战略布局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 (一)知识体系重构

  1. 建立时政线索图:以"十九大"为轴心,倒推2017年重大事件
  2. 构建理论应用库:按"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维度分类整理考点
  3. 开发空间分析模型:运用GIS软件进行区域发展模拟

(二)思维训练方法

  1. 材料解析四步法:

    • 信息提取(定位关键数据)
    • 逻辑梳理(构建材料框架)
    • 知识链接(关联课程内容)
    • 论证构建(形成完整观点)
  2. 综合题答题模板:

    • 层次递进式(背景-表现-影响-对策)
    • 数据支撑式(引用材料数据+权威统计)
    • 图表辅助式(标注地图要素+分析图表特征)

(三)应试技巧优化

  1. 时间分配策略:选择题控制在40分钟内,非选择题预留25分钟涂卡检查
  2. 风险规避原则:遇到陌生考点时采用"最小信息量原则"(提取3个关键点)
  3. 交叉验证法:在历史与政治综合题中建立"事件-政策-理论"的三角验证

命题趋势前瞻与备考建议 (一)未来命题方向预测

  1. 核心素养具象化:更加强调"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落地转化
  2. 情境创设专业化: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