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7英语高考卷,2017江苏省英语高考卷
- 教育
- 6天前
- 1132

江苏2017英语高考卷: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基于近十年江苏高考英语的深度解析江苏高考英语命题的十年演进(2008-2017)(1)2008-2010年:新课程改革初期...
江苏2017英语高考卷: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基于近十年江苏高考英语的深度解析
江苏高考英语命题的十年演进(2008-2017) (1)2008-2010年:新课程改革初期探索阶段 2008年江苏高考英语首次采用"3+2"模式,听力部分占比30%,阅读理解占比35%,写作占比25%,该阶段命题呈现明显过渡特征:既有传统语法填空题(如2008年完形填空考查时态语态),又引入新题型"七选五"(2010年首次出现),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阅读理解C篇首次出现科技类文章(纳米材料),较2008年的社会类文章题材更趋多元。
(2)2011-2013年:题型体系化建设阶段 2011年确立"听力(25%)+阅读(35%)+语法填空(15%)+读后续写(15%)"固定结构,此阶段命题呈现三大特征:
- 阅读材料学科分布趋于均衡(2012年人文科技各占4篇)
- 语法填空题设置梯度(基础题占40%,逻辑推理占30%,语境应用占30%)
- 读后续写要求提升(2013年明确要求"合理想象,保持连贯")
(3)2014-2016年:能力导向深化阶段 2014年首次将读后续写改为"概要写作",2015年引入"多选题"(2015年完形填空出现3道多选题),2016年阅读理解B篇首次出现学术类文本(2016年B篇为剑桥大学研究论文节选),此阶段命题趋势显示:
- 听力材料时长由8分钟/篇增至10分钟
- 阅读理解题干长度增加30%(平均每题题干字数达45字)
- 写作评分标准细化至"内容(30%)+语言(40%)+结构(30%)"
2017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的典型特征 (1)整体结构保持稳定(见表1) | 题型 | 分值 | 题量 | 时间分配 | |------------|------|------|----------| | 听力 | 25 | 25题 | 25分钟 | | 阅读理解A | 20 | 5篇 | 30分钟 | | 阅读理解B | 15 | 3篇 | 20分钟 | | 语法填空 | 15 | 20题 | 15分钟 |写作 | 15 | 1篇 | 20分钟 | | 完形填空 | 15 | 1篇 | 15分钟 |
(2)命题创新点分析 ① 听力部分:首次采用"双题型"设置
- 第一部分:长对话(8题,10分钟)
- 第二部分:短文理解(17题,15分钟) 其中短文理解包含2篇校园广播(涉及选课建议、图书馆开放时间)和1篇社会访谈(共享单车管理)。
② 阅读理解B篇:学术类文本占比提升 2017年B篇选自《自然》子刊,主题为"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包含5个核心学术概念(化能合成作用、热液喷口、管状蠕虫、硫化物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该题型设置对考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提出新要求。
③ 完形填空:语篇逻辑显性化 完形文本为英国某中学的戏剧社招新说明,设置3处显性逻辑连接词(however, furthermore, in conclusion),要求考生识别语篇结构,数据显示,该题型平均得分率较2016年下降5.2个百分点。 写作:任务复杂度升级 写作要求将5段长文(总字数约450词)压缩为150词摘要,需处理:
- 主旨归纳(首段)
- 主体信息(二、三段)
- 结论提炼(末段)
- 数据处理(涉及3组百分比数据) 2017年优秀作文平均信息完整度达92%,但语言准确度仅78%,显示考生在学术表达方面存在短板。 深度解析 ① 听力Section C第12题(校园广播) 原文:"The library will be open from 8:00 AM to 10:00 PM during the final exam period. However, the ground floor will close at 8:00 PM. Students can access the reading rooms on the second floor 24 hours a day." 干扰项设计: A) 8:00 PM(地面层关闭时间) B) 10:00 PM(图书馆整体关闭时间) C) 24 hours(地面层开放时间) D) Final exam period(考试期间)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捕捉关键时间信息和排除干扰项的能力,正确选项B需结合"However"转折词理解。
② 阅读理解B篇第15题(学术概念题) 原文:"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vents in the 1970s revealed that life could exist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问题:"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hrase 'extreme environments' refer to?" 选项: A) High altitude areas B) Areas with high pressure C) Environments with high temperature D) Places near the equator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hydrothermal vents"(热液喷口)判断,正确选项B,但部分考生误选C,反映对专业术语理解不足。
③ 完形填空第8题(逻辑衔接题) 原文:"Many students are hesitant to join because they think acting is too challenging. However, the drama club offers training sessions to build confidence." 选项:A) Therefore B) Nevertheless C) Instead D) Thus 正确答案B,需识别"However"的衔接功能,数据显示,该题错误率高达34%,显示逻辑连接词辨识能力薄弱。 写作评分标准(节选)完整度(30%):需涵盖研究背景、方法、结果、结论
- 语言准确性(40%):学术词汇使用(如"ecosystem services")、时态规范(过去式为主)
- 结构清晰度(30%):段落间过渡词使用(Firstly, Moreover, In conclusion)
考生表现与命题效度分析 (1)成绩分布(2017-2018) | 分段 | 人数 | 占比 | 典型特征 | |-----------|------|--------|--------------------------| | 120-140分 | 85 | 2.1% | 听力与阅读双优型 | | 100-119分 | 632 | 15.7% | 写作与语法填空薄弱型 | | 80-99分 | 1,285 | 31.9% | 完形填空与概要写作失分型 | | 60-79分 | 1,742 | 43.4% | 听力理解综合能力不足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