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试卷

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试题整体分析2017年陕西省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以"稳中求进"为原则,在保持全国卷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陕西2017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试题整体分析 2017年陕西省高考理科数学试卷以"稳中求进"为原则,在保持全国卷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包含12道选择题(60分)、4道填空题(40分)、6道解答题(50分),根据陕西省考试院公布数据显示,全省平均分118.5分,标准差12.3分,750分以上考生仅2人,600分以上人数达328人,其中张某某同学以712分成为全省理科状元。

题型分布与难度系数 (一)选择题(60分)

  1. 基础题占比60%(36分),主要考查集合、复数、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点
  2. 中档题占比30%(18分),涉及导数应用、数列求和等中等难度内容
  3. 压轴题占比10%(6分),以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为主

(二)填空题(40分)

  1. 几何证明题占比50%(20分),重点考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结合
  2. 统计概率题占比30%(12分),新增条件概率应用题型
  3. 新定义题型占比20%(8分),涉及函数创新定义与性质探究

(三)解答题(50分)

  1. 新增"导数与不等式"综合题(12分),与2016年对比难度提升15%
  2. 解析几何题保持稳定(10分),新增坐标系转换考点
  3. 新增"数学建模"实践题(8分),要求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4. 几何证明题占比20%(10分),强化空间想象能力考查

典型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第8题(解析几何)已知椭圆C:x²/4 + y²/3 =1,定点A(0,2),点P在椭圆上运动,求PA的最大值。

解题思路:

  1. 利用椭圆参数方程设点P(2cosθ, √3sinθ)
  2. 构造距离公式PA²=4cos²θ + (√3sinθ-2)²
  3. 展开化简后结合三角函数有界性求解
  4. 注意检验端点值,最终得PA最大值为4

(二)填空题第3题(数列)已知数列{an}满足a₁=1,a{n+1}=1+1/(1+a_n),求a_2017的值。

解题技巧:

  1. 观察数列前几项:a₁=1,a₂=2,a₃=1.5,a₄=1.333...
  2. 发现数列呈现周期性变化特征
  3. 证明数列周期为3,通过数学归纳法验证
  4. 计算2017除以3的余数(2017=3×672+1),得a_2017=1

(三)解答题第22题(数学建模)某饮料公司计划生产含糖量在15%-20%之间的饮料,现有两种原料A(含糖量25%)和B(含糖量10%),要求:

  1. 建立混合比例数学模型
  2. 计算原料成本最小化时的配比
  3. 分析原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模型构建:

  1. 设原料A占x,原料B占1-x
  2. 根据含糖量约束:0.25x +0.10(1-x) ∈ [0.15,0.20]
  3. 建立成本函数C=80x +60(1-x)
  4. 求解得x∈[0.2,0.5],最小成本为62元/升
  5. 敏感性分析:原料A价格每波动1元,成本变化0.8元

命题特点总结 (一)基础性考查强化

  1. 必考知识点重复率85%,包括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
  2. 基础计算题分值占比达65%,如导数求导运算、数列通项公式推导
  3. 新增"公式填空"题型(如第12题),直接考查重要公式记忆

(二)创新题型突破

  1. 首次引入"坐标系转换"(第19题),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旋转
  2. 开发"新定义题型"(第5题),涉及自定义运算符号
  3. 创设"数学实验"环节(第23题),要求使用计算器验证结论

(三)应用导向升级

  1. 实际问题占比提升至40%,涉及环保监测(第22题)、交通优化(第21题)
  2. 数据分析题引入真实数据(2016年CPI指数、人口普查数据)
  3. 经济模型题增加动态分析(第20题的边际成本计算)

备考策略建议 (一)基础巩固阶段(建议用时60%)

  1. 建立知识树:按模块梳理高频考点(如导数必考点清单)
  2. 每日一练:重点突破计算失误率>30%的题型
  3. 错题归因:分类统计错误类型(概念类/计算类/思路类)

(二)专题突破阶段(建议用时30%)

  1. 重点突破三大模块:
    • 解析几何(坐标系转换、参数方程)
    • 导数应用(极值点偏移、不等式证明)
    • 新定义题型(符号运算、性质探究)
  2. 开发解题模板:
    • 立体几何体积计算"三步法"
    • 数列求和"裂项相消"通用技巧
    • 几何最值问题"函数转化"策略

(三)综合提升阶段(建议用时10%)

  1. 全真模拟训练:每周完成2套完整模拟卷
  2. 考场时间分配:建议采用"6-4-1"时间策略(选择60分钟,填空40分钟,解答1小时)
  3. 心理调适:通过"错题冥想"(每天15分钟)缓解考试焦虑

教育启示与展望 (一)对教学改革的推动

  1. 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倒逼学校建立动态评价体系
  2. 推动分层教学:根据试题难度系数(如第12题0.38)划分教学层次
  3. 加强数学实践:建议学校每学期开展2次数学建模活动

(二)对考生的启示

  1. 构建"三维知识体系":核心知识(70%)+拓展知识(20%)+前沿知识(10%)
  2. 掌握"四步审题法":定位考点→提取条件→明确要求→规划步骤
  3. 培养"三种思维":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