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2017全国卷二,高考数学2017全国卷二真题
- 教育
- 1天前
- 949

高考数学2017全国卷二试题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试题整体特征分析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在保持全国卷一贯严谨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命题趋势,本卷共8道...
高考数学2017全国卷二试题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
试题整体特征分析 2017年全国卷二高考数学试题在保持全国卷一贯严谨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命题趋势,本卷共8道大题,12道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与常规试卷结构保持一致,通过分析发现,本卷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知识覆盖全面性 试题涉及高中数学核心知识点23个,其中函数与导数(12%)、数列(10%)、立体几何(8%)、概率统计(7%)为高频考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数学建模"理念贯穿全卷,在导数应用、统计推断等题目中均有体现。
-
题型创新性 首次出现"动态几何"综合题(第18题),通过坐标系变换与函数图像的动态结合,考查空间想象与转化能力,概率题(第8题)引入"贝叶斯思想",突破传统条件概率题模式。
-
难度梯度合理 基础题占比58%(88分),中档题28%(42分),难题14%(21分),符合"基础得保障,中档求突破,难题显区分"的命题原则,特别在解答题中,前两道大题(12分+12分)侧重基础运算能力,后三道大题(15+14+15分)逐步提升思维深度。
重点题型深度解析 (一)函数与导数专题(共4题,占比24%)
-
基础题(第15题):通过二次函数最值问题考查导数几何意义,设问角度包含单调区间、极值点、最值三个层次,典型错误率达37%,主要出现在导数符号判断和区间端点验证环节。
-
中档题(第19题):分段函数与导数应用结合,设置"参数讨论-最值求解-实际应用"三重关卡,解题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分段模型,约42%考生因忽略分段讨论导致失分。
-
难题(第20题):含参函数综合题,涉及导数零点分布与不等式证明,创新点在于将"函数零点定理"与"导数研究"有机结合,需建立"参数范围→导数分析→函数形态→零点个数"的逻辑链条,正确率仅31%。
(二)立体几何突破(第18题) 创新题型采用"动态几何+坐标系"模式:三棱锥底面为等腰三角形,顶点投影随坐标系旋转变化,解题步骤包含:
- 建立三维坐标系,确定关键点坐标
- 通过向量运算求解二面角
- 利用空间体积公式进行动态分析 该题型考查空间想象能力(0.5星级)、坐标系建立能力(0.7星级)、参数讨论能力(0.8星级),成为当年失分最严重的题型之一。
(三)概率统计新趋势(第8题) 首次引入"贝叶斯思想": 已知A事件发生概率P(A)=0.3,B|A发生概率P(B|A)=0.6 求在观察到B发生的条件下,A发生的概率P(A|B) 解题关键在于构建联合概率矩阵,正确应用贝叶斯公式: P(A|B) = [P(B|A)P(A)] / [P(B|A)P(A)+P(B|¬A)P(¬A)] 约55%考生因忽略逆概率计算而失分。
典型解题误区警示 (一)导数应用常见错误
- 忽略定义域导致结论偏差(如第19题中x=1处不可导点)
- 参数讨论不全面(如第20题中k的取值范围遗漏临界值)
- 最值判断凭感觉(32%考生未验证端点值)
(二)立体几何典型失误
- 坐标系建立错误(如将旋转轴设为x轴导致计算混乱)
- 向量方向判断失误(二面角计算中方向余弦符号错误)
- 动态分析能力不足(未能建立旋转角度与几何量的函数关系)
(三)概率题典型错误
- 混淆P(A|B)与P(B|A)(概念性错误占比28%)
- 未考虑互斥事件(如将A与¬A误认为独立事件)
- 概率树图构建错误(关键路径遗漏导致计算错误)
备考策略与提分建议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建立"函数-导数-应用"三维模型,重点突破:
- 导数求导法则(幂指对、隐函数、参数方程)
- 极值点判别法(一阶、二阶导数综合应用)
- 几何最值问题(对称性、换元法、拉格朗日乘数)
立体几何"三步法"训练:
- 坐标系建立(选择对称轴/垂直平面)
- 向量运算(点积求角、叉积求面积)
- 参数方程(旋转、平移等动态问题)
(二)强化专题突破训练
函数与导数专题:
- 每周2套综合训练(含含参讨论、实际应用)
- 建立错题档案(重点记录导数符号错误、参数讨论盲区)
立体几何专题:
- 每日1道空间向量题(含二面角、体积计算)
- 动态几何建模训练(旋转、平移等变换)
概率统计专题:
- 每周1套贝叶斯网络题(构建概率矩阵)
- 概率树图专项训练(重点突破全概率公式)
(三)时间分配优化方案
小题部分(60分钟):
- 选择题(20分钟):前8题限时完成,重点突破数列、立体几何、概率
- 填空题(20分钟):重点训练导数应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
大题部分(90分钟):
- 第1题(导数基础题):8分钟
- 第2题(数列中档题):12分钟
- 第3题(立体几何):15分钟
- 第4题(概率应用):10分钟
- 第5题(解析几何):20分钟
- 第6题(导数难题):25分钟
- 第7题(创新题型):15分钟
- 第8题(压轴题):20分钟
命题趋势与备考展望 (一)2017年命题特点总结
- 坚持基础性(70%基础题)
- 注重综合性(跨章节知识点融合度提升)
- 强调应用性(数学建模理念渗透)
- 突出创新性(动态几何、贝叶斯概率等新题型)
(二)2024年备考方向预测
重点强化:
- 函数与导数(预计占比25%)
- 解析几何(预计占比20%)
- 统计概率(预计占比15%)
新增关注:
- 数据可视化(信息图表题)
- 人工智能基础(算法思维题)
- 交叉学科应用(物理-数学结合题)
考试趋势:
- 难度系数控制在0.55-0.65
- 压轴题创新性提升(预计出现"数学实验"题型)
- 区分度系数预计达0.68
(三)备考资源推荐